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__教务处篇

发布时间:2010-03-03文章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编者按:当时间的轨迹划破2010年的天空时,每个平职人的心胸都会像大海一样宽阔,展望未来时就像站在山顶上,视野更加开阔,历史赋予了平职人前所未有的使命。面对使命,平职人没有退缩,而是勇挑重担,用“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弘扬“求实、创新、敬业、勤奋”的校风,让“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办学理念转化为恒久前进的动力。

回眸过去的2009,平职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创新、“提升”的工作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三次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月,学院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月,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软件学院成功运行;4月,《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月,国家二级非煤安全培训基地建设顺利完成;8月,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0月,资源开发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1月,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并被评为优秀;12月,学院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年示范建设,学院形成了“校矿一体、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创新了“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2009,平职人的辉煌之年;2010,平职人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新的征程在召唤着每一个平职人,开创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是全体平职人的共同心愿。让我们高唱“走向明天”,乘势而上,为实现学院新发展努力奋斗吧。

教务处:09以示范建设为主题,10以作示范中的示范为目标

2009年教务处紧紧围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这一主题,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各项教学及管理任务,示范院校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验收,学院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中,该处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要求,紧贴市场,调整符合市场需求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继续深化重点专业各项改革,巩固专业建设改革成果,及时总结专业建设经验,把重点专业做大做强,为全国煤炭行业高校提供专业建设的范例。指导全院所有大专专业做出了专业教学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教务处创新和借鉴其它高校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该处按照示范院校建设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7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质核心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优质核心课程教材、课件等。完成与英国合作三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矿山机电)的办学事宜,并制定了三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合作办学运行管理办法。完成了软件学院4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了软件学院的运行管理机制。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课程建设上,该处根据《平职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的要求,三年内全面推进并实施课程改革,最终达到课程改革目标。举办了课程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观摩活动,举办了课程教学设计大赛。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广大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能力。组织了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全面完成了2009年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009年,煤矿开采技术被批准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自动化系系主任韩莉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奖。制定了师资培训和新教师教学能力达标计划,制定了师资培训计划和新教师教学能力达标计划,并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达标工作,此项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对加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行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汇总、认定工作。通过层层把关,逐个审查,认真讨论,确定7名教师为专业带头人,20名教师为骨干教师,20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

2009年,该处制定了《平职学院专业首席教授聘任及管理办法》、《平职学院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办法》和《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15个教学管理文件,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积极投身教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研究下移教学管理重心,分解管理任务到系部,加强监控指导工作,使教学管理日趋科学、合理,各项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新的一年里,该处将以作示范院校中的示范为核心,以名牌专业为突破口,以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重点,以申报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实际行动竖起职教品牌。

该处深知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示范中的示范目标的主要前提。2010年,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紧紧抓住教师引进,培养与提高三个环节,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员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创造条件建设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步充实完善三个人才库,充分利用三个人才库资源,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加强外聘教师的考核力度,确保外聘教师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高级职称结构的比例。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读研,40岁以下青年教师研究生在读率达青年教师的65%以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各专业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参照示范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标准,进一步优化所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设计,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把生产现场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设在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专业课建立试题库,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该处处长郭金明说:“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赵玉坤)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