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光明网以题为“实施‘招培就一体化’培养模式”详细报道了我院坚持“招、培、就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招生跟着市场走,培养围着企业转,就业随着形势变。10月13日,该网再次对我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纪实进行了详细报道。光明网记者魏豪在文中这样写道“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个由企业强力支持的高职高专在中原大地上,演绎了一场平顶山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彩跨越,谱写了平职学院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是我们党面向知识分子的一张重要报纸,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权威性的新闻媒体。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光明网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该网除了秉承光明日报的优良传统,还吸取了新兴媒体的长处,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理论、评论、国际新闻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唯一的网站。
报道“实施‘招培就一体化’培养模式”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我院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对接,培养过程做到“六化”,即“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手段实践化,实习实训现场化,顶岗实习生产化”,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设置既发挥学院办学优势,又紧跟市场步伐,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2004年初,由平职学院牵头成立了50多家行业、企事业和科研院所参加的产、学、研董事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专业,配备师资,并邀请用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同时,为强化品牌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建设煤矿开采技术等6个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带动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等23个专业(方向)建设,打造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名牌专业。
课程设置岗位化。根据岗位需要设课程,以职业岗位(群)标准为依据,将取证内容融入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为企业用人量体裁衣。学生在学习时,明确了目标,找准了位置,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毕业生既获得毕业证,又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6.4%。
教学内容职业化。专业教师会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企业岗位要求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整合课程内容。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例,专业教师与煤矿一线技术专家一道,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形成了基于煤炭生产采、掘、机、运、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将就业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新生入校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由辅导员进行指导教育,根据学业情况和用人需求及时调整就业规划。
教学手段实践化。注重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六个结合”即:“生产厂矿与学校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和校、矿一体两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实习实训现场化。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引进企业生产设备、资金,中平能化集团每新进一批设备,都划拨该院一台(套),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实现了实训基地与生产基地融合。行业专业建成了模拟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学生不下井就可得到采、装、运、支、护等采煤工序及瓦斯抽放方面的实际训练。社会专业采取软件仿真、引进项目、参与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形成,有力促进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
顶岗实习生产化。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煤炭主体专业实施订单式校矿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专业实施工学交替“233”人才培养模式,平煤集团专门下发[2008]71号文件“关于建立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明确规定集团公司所属各厂矿为该院的实习基地,并为该院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便利。采取分散轮流顶岗形式让学生到集团公司各厂矿进行现场顶岗实习,校、矿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实习结束后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企业,特别是中平能化集团培养了大量高技能紧缺人才。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职业院校。
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矿六融机制”。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与煤矿发展、专业教师与技术师傅、实训基地与生产基地、顶岗实习与企业用工、社会服务与企业需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使该院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特征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目前仅平煤集团公司生产一线,该院毕业生就占厂、矿、处技术人员的50%,占基层采煤队、掘进队、生产厂领导的60%,占技术工人的80%。
10月13日,光明网在题为“心怀高远又远航”一文中,详细报道我院创新培养机制,彰显示范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共建实训基地,突出能力培养;着力示范辐射,服务社会发展。报道详细说:“平职学院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资金,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全程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室)论证规划。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营造了一个环境:“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确立了二个中心:“校内职业素质技能训练中心”和“校外顶岗生产实践中心”;实现了三个任务:实践教学,开发生产和培训鉴定;建成了四个基地: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基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平职学院注重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优化结构、细化职责,建立了高校教师互动、教师引进、兼职教师三个人才库。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煤矿一线顶岗实践,形成了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项目建设中,平职学院以贡献求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与企业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先后完成技术开发项目25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4项,获得技术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为企业开发技术产品10项。ZP-10型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放炮水幕自动喷雾装置、高压水射流风机、矿用除尘风机等多项通过国家安全认证和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产品在平煤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等矿区推广使用,为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
文中在结尾时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承“追求卓越”精神的平职人,在新的起点上,会继续挖掘办学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办学品牌。在今后的发展中,围绕煤炭行业产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强化学院自身服务能力,回报煤炭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必定会进一步彰显示范能力,发挥示范作用。”(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