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从国家级教学团队网获悉,我院以王永祥教授为带头人的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志着我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始于2007年,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学校先行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培养中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始建于1975年,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具备良好的建设基础和条件。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动手和教科研能力较强。整个教学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和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团队教师教学效果显著,在历次评教中均为优良。
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王永祥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负责人、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煤集团劳动模范。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专职企业工作经历,在煤炭行业同类院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院资源开发系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制定了详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能力,满足高职教学和技能培训需要。在师德建设上,每学期认真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对考核不合格者,调离教师队伍。实行“传、帮、带”工程,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带动和指导中青年教师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能力达标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参加实践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对新入校的教师及引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高职教育理论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教学能力资格认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青年教师提供参加教学研究、编写各种教学文件的机会,培养教科研能力。同时实施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实施“211”师资内涵建设工程,要求每位教师上好两门专业课,掌握一门技能,具有一个研究方向。
2007年,由团队主要成员组成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在课程建设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团队成员通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鉴定和奖励12项,其中教育部教学成果3项、省级教学成果9项(第六届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个、二等奖4个,省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通过国家级科研成果鉴定和奖励2项、省级25项、地市级22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80篇;出版专著7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24部,其中两部教材获中国煤炭协会一等奖和二等奖。(常松零 韩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