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高中时候我们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我们学习,可是现在我们需要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很多课余时间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排啊!我该怎样面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呢?”
“老师,我学这个专业有前途吗?我是否有必要转专业?我一直在犹豫。”
“老师,我心情很压抑,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我高兴不起来,情绪很灰暗。”
这几天,机电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辅导员秦浩、边兵兵等老师不时的能收到一些学生发来的信息,反映他们面对大学新生活的不适和困惑。为缩短大学新生入校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不适期,及时化解同学们的困惑,机械工程系组织辅导员在新生中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他们采取公布手机号、QQ号、电子邮件信箱号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新生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培养过程”;让学生尽快做到“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机械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王岗岭说:“大学新生一路从学校走来,由于成长经历单一,所以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化,加上学生从管理严格、阶段性目标明确的高中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老师的督促和高考这一明确的奋斗目标的激励,不能完全适应相对自由和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很容易出现迷惘甚至短期的目标缺失,极易造成学生没有动力、生活消极、心理失衡、沉溺网络等现象。所以辅导员必须及时加以关爱引导,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心理过度期。”(王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