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行业协会,成立校企联合会,为会员单位定向培养
●北上西进主攻煤炭行业及其下游产业,拓宽就业渠道
●学生半工半读,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前进入职业角色
●根据岗位要求和市场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看着身高不足1.3米的曾伟踏上了河南郑州亿嘉公司来接毕业生的大客车,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梅胜利才松了一口气。他说:“曾伟从一进校门,我们就为他的就业问题操心。现在,他终于签下了就业协议,我们放心了。”
据悉,目前,平职学院3920名2009届毕业生中已经有1200多人与接收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约占今年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这个成绩对于一个企业办的高职院校来说,实为不易。
4月30日,记者采访了平职学院院长仵自连。他说:“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途径。”
量体裁衣 订单教育
平职学院坚持“立足企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实行订单教育,全力培养“煤字号”学生。
为加强与煤炭企业的联系,平职学院相继成立了校企联合会、校企董事会;积极加入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牵头成立了由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目前该委员会会员单位已超过370家。该学院定期举办供需见面会,与会员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形成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平职学院按照订单的要求为企业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让学生多了解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以便学生能及时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机会,到煤炭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煤炭企业的现状,了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状态,为以后到企业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近2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平职学院又提出了“招生链的延伸与企业产业链延伸同步”的理念,采取北上、西进的策略,在煤炭企业集中的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开攻势,加大上述地区的招生力度和定向培养力度,使招生、培养、就业不断链,同时在上述地区向化工、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拓展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3月,新疆哈密市与平职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平职学院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哈密煤矿技校任教,并对哈密市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煤炭专业技术培训。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平职学院不断完善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以来,该学院组织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21个班的学生到8个生产矿井,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学习,学生也可以领取一定的报酬。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显著提高。平职学院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报告进行审核,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最后学院和企业共同为学生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使平职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均发生了身份的转变,教师同时肩负着师傅的职责,学生同时扮演着徒弟的角色,双方良性互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平职学院不断拓宽渠道,先后与56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平职学院则成为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基地。2008年,平职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职业院校。
按需培养 紧跟市场
近年来,平职学院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理念,根据企业需求,做到招生跟着市场走,培养围着企业转,就业随着形势变。2006年以来,该学院以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安全、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矿山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6个重点专业为核心,结合企业需求,成立了由学院教师、企业老总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达成一致,让专业设置零距离贴近企业需求,让学生的能力零距离贴近岗位需要。
目前,平职学院2009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已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近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