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始终与“胜利”同行

发布时间:2009-04-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用先进典型奏响平职人新起点上的最强音

编者按:在“学院发展是第一要务,教职工生是第一牵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责任,学生成才是第一目标,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创示范院校是近期工作的第一追求”“六个第一”的工作理念指导下,笔者可以自豪地说,每个平职人都具有劳动模范的高尚品德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2009年初,学院优中选优,从近千名的教职工中评选出10名08年度“劳动模范”,他们既有不同的典型先进事迹,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以院为家、不计报酬、敢于创新、勇于奉献。展示劳动模范的崇高精神、优良品质和杰出贡献,对于弘扬平职精神,激励我们为实现学院的宏伟发展目标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因为在他们身上,浓缩了时代的精华,彰显了平职风采,光大了“求实、创新、敬业、勤奋”的平职校风。他们代表了你,代表了我,也代表了他。10名劳动模范,做为学院的先进典型,奏响了我院新起点上的最强音。他们的名字是:梁南丁、张立新、郭金明、韩 莉、梁坤乾、匡予生、宿敬业、于励鹏、梅胜利、焦全四。记住他们,等于记住我们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梅胜利快人快语。

“自信是一个人的心态表现,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有所建树。自信表现为一种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是情绪素养,没有信心,就没有生活的热情和趣味,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梅胜利目光炯炯。

梅胜利是我院就业处处长,但他在作就业导航报告时,与毕业生交谈时,却很少谈就业,而是谈自信、谈激情、谈认识自我。3月11日,《中国平煤神马报》以 “成功的支点” 为题目,刊登了记者陈璐的文章。该文第二小标题这样写道:“给我们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给我们一个平台,就能创造天地”,文中道:“从职业学院走出来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职业学院完善的就业培训机制。”无独有偶,4月27日,笔者在梅胜利的办公室里,见到济源钢铁公司人才资源部经理卢站全。得知他是来学院,一是支付14名学生的学费,其二是想在09届毕业生中再招聘一些毕业生。他说:“济源钢铁公司08年9月来平职学院与14名新生学生签订‘定向资助培养协议’,一是平职学院采矿专业教学能力名列河南前茅,其二是学生充满自信,不问待遇,不苛求岗位,踏实肯干。”其实,了解梅胜利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自信,来自于他把自己的工作视同事业。梅胜利每做一件事儿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案头工作,事无巨细,就像一个作战参谋战前制定作战计划一样。他善于把握心理,与企业不谈就业,只谈如何解决企业烦恼。梅胜利说:“用人单位老板的痛苦指数是怕学生挑挑拣拣,频频跳槽。”“我们就是要尽可能降低他们的痛苦指数。”“谁把用人单位老板的痛苦指数降得最低,谁的学生就会‘抢手。”多年来,他利用区域优势,每年定期走访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企业协调学生的发展;利用深圳办事处,组织各种有益活动,解决学生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圳工作学生的稳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一家企业的老总对平职学院的毕业生充满自信,不问待遇,不苛求岗位,踏实肯干,稳定率高非常满意,称这是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因员工频繁跳槽带来的烦恼。

梅胜利围绕市场这个主旋律,时刻把握市场的脉搏,以“高人一筹、快人一拍”的办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百分百满意是他无悔的追求。他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学生就业。重视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亲自编写诚信宣言,每次毕业生就业前都要组织进行诚信宣誓,并签订诚信协议书。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的经济形势急剧下滑,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是中国今年所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在此严峻形势下,梅胜利为了端正学生就业心态,转变观念,组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举办了大学生“精英杯”《我的就业观》演讲比赛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赴深圳进行了为期45天的就业体验活动,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就业能力。他带领就业处开发了西部就业市场,学院300多名毕业生奔赴贵州、新疆就业。2月份,《中国青年报》以“高职毕业生:去西部称王,还是去南方抢粮”为题,报道我院毕业生正视自己的位置,放弃一些无谓的竞争,选择去众多研究生和本科生不愿去和看不上的西部就业。

几年来,梅胜利连续被评为学院劳动模范。(赵玉坤)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