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夜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3月18日,2号教学楼701教室飘荡着《虞美人》悠扬的古典乐曲。音乐声中,基础部语言文学教研室副教授胡绍玲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人生长恨——李煜词的悲剧性生命体验”的精神盛宴。围绕这位历史上多愁善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身世变故”、“其词的悲剧性生命体验的原因”等三个方面,胡老师娓娓道来,阐述观点,表达情怀,畅谈人生。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千万不可虚度”,解读了李煜的悲情人生之后,胡绍玲这样说,“人生路上时有困难挫折,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正向的思考,既然‘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么我们就要‘ 常想一二’,超越苦难,苦难便化作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一位学生激动地说:“听了胡老师的讲解,我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最大限度拓展自己的地方。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提高了面对未来的自信,今后,我会用‘ 常想一二’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毛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