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教学改革:学生担当主角

发布时间:2009-03-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新学期开学以来,机电系将两个重点专业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向其它专业推广,全系30余门课程参与和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

2月25日上午,在院士实验楼空压机实训室,2007级矿山机电(电气方向)示范班的30位同学正在上《矿山机械》课。本节课的内容是“项目2 空压机司机应知应会”知识,由李全胜老师主讲。

记者看到:李全胜老师先给每组学生下达任务单:让学生观察空压机的结构,重点观察空压机的操作顺序。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①空压机司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②空压机的启动和运转方法?③空压机操作规程?④空压机运转中的检查及注意事项?

此时,同学们开始观察并提出问题,李老师一边回答一边开始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情况。

接下来,李老师针对空压机司机角色工作内容、岗位要求,介绍了设备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要求学生做岗位描述练习。只见学生开始分组进行先手指口述练习,最后,由每组推选出的一名学生代表进行操作演练,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四节课过去了。在紧张而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老师指定的学习训练任务。

据介绍,《矿山机械》课程是机电系示范项目建设核心专业矿山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结合现场实际,教学目标明确,使学生很感兴趣。同学们说,这样的学习方法很直观,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坐在教室里,光学习理论效果好多了。

2月25日下午,在新实训楼三楼的“矿山机械参数实训室”里,2008级矿山机电专业示范班的30位同学在上《电测与传感技术》课,授课教师是马强,课的内容是“项目2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上课开始后,马老师将全班30人分成10组,每3人共用一台实训台。在第一个时间段,马老师讲理论;第二个时间段,马老师将各种不同的应变模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研究应变模块的电路连接。接下来,马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设计任务:每组同学都设计一个电阻应变传感器式简易电子秤,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各小组组成的团队分别介绍自己的设计原理,设计出的电子称的特点。最后让大家评选出哪组设计的电子秤最精确。同学们一个个饶有兴致地讨论、设计。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说:“这样上课有劲头、学起来真有趣!”

2月26日下午,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一阵阵发动机运转的轰鸣声音传出来。这是机电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7级(3)班的34位学生正在这里上实训课。有4组学生分别对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和一台普通桑塔纳发动机试验台进行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只见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地对高压电路、低压电路进行试火,仔细地查找轿车不能启动的电路原因。当同学们终于按照要求排除电路故障后(老师设定),试火时看到高压线冒出强烈的蓝白色火花,看到汽车发动机欢快地运转起来,同学们高兴得热烈地拍起手来!

据任课老师介绍,实行课改之前,这门课的授课方法是,三个班100多人的大合班在教室集体上大班课,老师授课实行的是归纳法:将汽车各大总成或部件常见的故障进行归纳,三段式地介绍某大总成或部件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实行课改制后采取小班在实训室上课,融教、学、做于一体,通过老师演示,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汽车故障诊断过程。学习起来学生们饶有兴致。

机电系主任梁南丁教授在介绍本学期实施课改时说:“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围绕就业的需要进行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时,就是让老师弄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这是课程问题;怎么教,这是教法问题。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针对某一门课程,你教给学生什么?你首先要弄清楚这门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是什么?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是什么?应知什么?应会什么?作为教师怎么将工作岗位的应知应会转化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只有首先弄清楚了这些,你才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把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分成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模拟典型岗位操作进行教学。这是课改教改方法思路之一”。(王怀玲)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裴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