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情满平职春来早,不辍耕耘续远航。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实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坚持二届三次教代会提出的做好全年工作“六个注重”,贯彻落实仵自连院长在2009年2月份全院干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巩固、创新、提升”的要求,确保“七千三、巩固年、迎验收、充内涵、保就业、促发展”发展任务的完成,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开学伊始,各战线、各单位、各部门紧紧围绕学院党政中心工作,开阔视野、高标站位、科学谋划,为奋进的平职蓄满成长与跨越的力量。在此,我们对各单位、各部门如何做好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采访,辑录一组稿件,是为进取的号角,汇聚的智慧、同心同志乘势而上的鼓舞和鞭策。
就业处:把握机遇、寻找突破、开拓就业工作新局面
牛年新气象,牛年开门红。近日,一个喜讯传遍学院上下,2006级工商管理专业无臂大学生李彬彬,在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全国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提名之后,又与郑州兴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近期就要到郑州上班了。这是就业处贯彻落实学院二届三次教代会精神取得的又一成果。日前,笔者就新的一年就业工作举措,采访了就业处处长梅胜利同志。
梅处长告诉笔者,2009年是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年,为确保2009年就业各项工作指标的顺利完成,就业处紧紧围绕二届三次教代会提出的就业工作目标,提出了“开拓、抢夺、占领、服务,推动、执行招、培、就一体化”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他们制订的年度工作目标是就业率95%、稳定率90%、用户满意率95%,为毕业生提供200%的就业岗位,保持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顺利通过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并获优秀,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成立并开展工作,力争在2009年9月中旬完成全年就业率工作目标。
梅处长谈到今后工作方向是:扩大集团化公司、央企合作伙伴数量;增加自主创业群体在毕业生中的比例,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财富层次;突破、形成境外就业市场。
为此,就业处采取了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取消就业处全年休假,工作人员按照战略部署和分工全部进入角色,全面开展工作。计划汇报过后,立即奔赴北京、新疆、上海等地区;返回后重点开发本地区市场。
二是交好两个朋友,服务好一个主体。交好学生和辅导员这两个朋友,掌握学生的情况,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助。服务好各系(部)这个主体,主动开展就业服务。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发现问题、立即就办,确保畅通。
三是形成“三热”、“两突破”、“两转换”、“三形成”局面。“三热”:(1)招聘热。邀请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公司和煤炭行业部分企业到校招聘,迅速掀起就业招聘热潮;(2)指导热。邀请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到校进行就业讲座,引导他们认清形势,走出家门,顺利实现就业。(3)创业热。邀请自主创业典型到校指导,提高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两突破”:境外就业实现零的突破;自主创业实现新的突破。“两转换”:就业市场在保持煤炭行业的基础上,重点向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行业转换;由外向型企业向内向型企业转换。“三形成”:上海形成社会专业就业基地;西北地区形成煤炭及煤炭相关专业就业基地;京、津、塘地区形成服务业及机械制造业就业基地。
四是积极开发就业空白点和薄弱点,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拉动内需投资方向,积极开发能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其他行业就业市场。积极参与新兴就业市场竞争,对境外就业市场做好开发前的调研。
五是改变市场开发策略,由高端向中端开发,缩短市场开发周期,规模化推进,多区域拓展,针对性改进,逐步形成就业突破点。高端保质,中端保量。南做大,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规模化企业;中做强,以钢铁和机械制造行业为突破点;东突破,建立规模化就业基地;西开发,以煤炭行业新建矿山为突破点;北发展,以煤电集团为突破点;逐步突破行业瓶颈,形成区域就业优势,掌握就业市场主动权。密切关注战略重组形成的集团化公司人才结构的构筑,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延伸就业链,不断产生新的就业链,持续扩大就业。
六是根据企业要求,开展针对性、多样化的就业指导与培训,主动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争岗位,利用业绩谋发展。
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实施就业基地功能拓展,就业基地成为毕业生的创业基地;以就业基地为依托,把规模化就业基地逐步培育成创业者的摇篮,有组织地开展自主创业活动,逐步扩大创业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与学工部、各系(部)联系,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实行就业工作例会制,每月召开一次就业工作例会,协调、通报各系部就业工作。建立优秀毕业生资料库,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改版就业网站,充实内容,利用网络阵地宣传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五年成果展。(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