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发布时间:2008-12-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我院追求卓越、蒸蒸日上的30年。

1977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一度中止的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得以恢复。当年,全国570万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考场,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沉积多年的求知热情如火山喷发,中国社会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原名平顶山矿工大学,始建于1975年5月。平顶山矿工大学前身为“平顶山矿务局技术训练班”,开设两个机电专业班,两个采煤专业班,共157人,学制两年,毕业后矿工大学颁发了毕业证书。1976年6月学校通过河南省煤炭管理局组织的检查验收,确定学校已达到大专水平。1980年8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顶山矿工大学为省属职工高等院校,设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建筑、煤矿电气自动化三个专业,规模540人,每年招生指标180人,同时报教育部、煤炭部、一机部备案。核定教职工总数为138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兼职教师5人。

平顶山高级煤矿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成立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煤炭工业部把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全行业职工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发展煤炭工业的基础。建校之初,规模为1500人。至1979年8月,学校建成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一栋,招生315人,专业开设有综采等四个专业,专职教师36人。

1994年,平顶山煤矿技工学校双喜临门,一是批准为高级技工学校,二是由部级重点技校荣升为国家级重点技校。2001年5月25日,平煤集团决定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与平煤技工学校合并,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使学校步入普通高等学校发展的新征程。

2004年11月,职业学院首批参加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授予“河南省优秀职业学院”;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12月,该院作为全国煤炭行业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被财政部、教育部公示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12月,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2008年9月,该院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为“全国文明单位”。

如今的平职学院占地面积1226亩,校园景色怡人,环境优美,学术文化氛围浓郁,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学府。

学院固定资产达到2.84亿元。各类在校生2.2万余人,教职工896人,其中专任教师658人,高级职称教师16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01人,双师素质教师252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为首席教授的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0.6%,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74%,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建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实训室(车间)92个,多媒体教室78个,建有遍布省内外的实习基地81个。图书馆藏书82.6万册。并建有高标准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文化体育和生活服务设施。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开设有43个专业(方向),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六个专业(专业群)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专业群)建设项目。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我院各系部(单位)秉承永远“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敢为人先的执着,在学院这片勤奋耕耘的沃土上播种收获的希望,放飞青春的理想,创造了和创造着创新发展的奇迹。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生的努力,学院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专业结构,专业方向更趋合理,成为河南煤炭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尽显国家示范院校的风采。当前,学院凝心聚力,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积极开拓进取,再创辉煌业绩,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赵玉坤)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裴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