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拟推荐为“全国文明单位”

发布时间:2008-09-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9月9日,《河南日报》第14版刊登了“关于拟推荐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全国创建工作先进城市、村镇、单位的公示”名单,我院名列其中。

自从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建设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以来,我院按照《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结合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特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创新机制聚动力,丰富载体增活力,充实内涵强实力,拓宽领域彰魅力,求真务实铸合力”的创建工作思路,狠抓三个文明建设,提高了学院的竞争力,凝聚了学院的发展力,激发了学院的创新力,塑造了形象,锻造了品牌。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院一是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任主任、党委副书记等班子成员为副主任,系部处室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统筹指导,基层党支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工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将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的目标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制订创建方案和措施,细化任务,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每年作出具体的建设进度安排,确保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坚定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的信心。三是学院领导班子每年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统筹三个文明建设,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和《河南省文明单位管理条例》,制定了《平职学院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工作首问负责制、目标任务考评制。建立文明创建“三级督导”,每周印发《文明督导简报》、每月进行总结、年度进行考核表彰。创建工作做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推进,不断提高创建实效。

几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把“四有”、“四职”教育贯穿于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始终,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制定了《平职学院师德规范》、《职工示范岗位标准》等,持续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建示范”、“建三风、树形象、做表率”、“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热情迎奥运、文明树新风”等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学院按照“制度约束、道理说服、榜样影响、温情感化、服务暖心”学生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需求、贴近成长育人,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导向作用,进行主题宣传和舆论引导。重视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四进”活动,探索实施了“大课堂下参与式”两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作用,丰富伦理、生理、心理“三理”教育内容,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以“理想前途、专业思想、法制纪律教育和军事训练”为内容的“三教一训”活动。2005年以来,军乐团、博爱艺术团、乒乓球协会等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社团,学院团委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命名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李彬彬同学当选2006年“河南省十大年度教育人物”和“感动鹰城十大人物”。

特别是我院进入首批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后,中央、省财政和主办企业先后投资逾亿元,新建了图书馆大楼、竞赛场馆、4栋学生公寓、学生洗浴中心、实训大楼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充实了8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车间),建设68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同时,我院不断加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先后建成了“学海英姿”大型雕塑、升旗广场、竹园、孔子行教雕塑、院士题名石雕、全国和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纪念石雕、百米生态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实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开发了校园环境的熏陶和育人功能,彰显文化特色。学院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全煤系统和平顶山市“庭院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

学院还积极实施素质提升、人才兴校、科研强校战略,狠抓文体卫生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2006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保持了全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顶山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企业教育培训百强机构和中国优秀培训机构”等荣誉称号。

据悉,平顶山市同时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拟推荐为“全国文明单位”的还有“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平顶山市地方税务局、中国移动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赵玉坤)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