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机电系”

发布时间:2008-08-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进入8月份以来,随着新实训楼的落成和老实训工厂的拆除,实验实训设备的搬迁和设备的调试运作工作成了机电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命令,度假的学生赶回来了、休假的老师赶回来了、共产党员站出来了、共青团员站出来了,从8月6日开始,到8月24日,短短18天的时间,机电系师生在副书记董德明等的带领下,冒酷暑、战高温、克服泥泞连续打了三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如期完成实验实训设备的搬迁任务,谱写了一曲不辞辛苦、团结协作、实干拼搏的示范院校建设的凯歌,保证了教育部专家来校的视察,保证了新学期开学的正常使用。

根据要求,8月7日必须完成汽车机械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全部设备的搬迁工作。搬迁工作的第一场战斗打响了。然而这两天正赶上暴雨过后,新落成的实训楼前尚未硬化的地面一片泥泞,加上空气湿度高、气温高,酷暑难耐,给设备的搬迁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十余台数控机床每台重达3~4吨,在用插车搬运前需要吊离地面,年愈50岁的王跃民老师和优秀共产党员刘东晓老师带领几位学生,用撬杠和简易起吊设备完成了每台机床的起吊工作,每吊起一台,他们都累得大汗淋漓,衣服都全部被汗水湿透。当插车搬运时,又被新实训楼前的松软、泥泞路面所困,插车打滑,无法行驶。他们就搬石头、抬钢板,填充、铺垫在松软泥泞路段。插车每运行一趟,松软泥泞地面都需要重新填充一遍……。搬运过程中,系支部书记、主任梁南丁书记现场指挥,两位老师和学生手上都磨出了泡,肩膀、腰部不同程度扭伤……

汽车机械实训室的老师们搬迁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完好无损,他们小心谨慎,肩扛,手提,车拉,人抬,汗洒一路……

8月11、12两日是第二场最艰苦的搬迁大战。按计划要将位于东实训工厂的重型空压机设备搬迁到院士楼一楼。这5台空压机设备每台足有3~4吨重,且体积大,重心高,易倾覆。插车将设备运送到院士楼一楼实训室门口之后,为了将设备搬移到实训室内规定的位置,50多岁的王胜利老师试用了很多办法:先是在实训室水磨石地面上泼水抹洗衣膏以减小摩擦阻力,然后系领导董德明、沈志勇以及其他师生齐上阵,喊着口号用绳子拖拽,可是3~4吨重的庞然大物纹丝不动;于是王胜利老师又想出了用撬杠抹上机油垫在空压机下面,17位师生继续呼喊着口号一齐拉,可是诺大的设备还是“我自岿然不动”。不得已他们把正在运送设备的插车调过来,用插车的插齿推着设备向室内移动,由于插车太大不能进入室内,当插车的插齿够不到设备时,他们又将钢管套上撬杠连同方木首尾连接起来依靠插车的插齿→推动钢管撬杠→推动方木→推动设备一点一点地移动,最后再用人力拖拽移动到位……

一台,又一台……。他们就这样艰难地一点一点地用智慧和力量搬移这这些重型设备。衣服被汗水湿透粘在身上,头上的汗水擦不及,瀑布般顺脸流……直到晚上10点多,5台矿用空压机设备终于完好无损地在新实训室归位。

8月22至24日的搬迁工作是机电系实验实训室搬迁任务中最后一场战斗。任务是将院士楼三楼、六楼全部设备搬迁至新实训楼的三楼。系支部副书记董德明联系来了3家搬家公司,董德明书记带领汽车技术教研室、电控教研室、数控教工中心的老师们,指挥搬家公司,小心谨慎搬运设备。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相关教研室老师寸步不离地跟随搬家公司员工一起楼上楼下地一趟趟奔波,每天从早上六点多开始,到晚上1点多……。晚饭没有来得及吃,累得不想回家,就在办公室休息一夜,第二天接着干到深夜……。

当看到心爱的设备一一归位时,当学院领导来到新实训楼察看露出满意的微笑时,参与搬迁的师生们喜悦地击掌,如同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赢得金牌,兴奋地齐声呐喊:“加油,机电系!”(王怀玲)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裴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