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我们更加成熟

发布时间:2008-05-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老师,我为什么总是快乐不起来?”家在四川省资阳市,2006级电厂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同学吴春明心情沉重地对辅导员钱松涛说。

“我的父母、乡亲们现在日日夜夜都住在外面,暑假我们往哪里去呢?我的心情很沉重。”一位来自四川省泸州市叫屈黎的同学说,地震使他家的房子成了危房,他的心情从大地震后,就一直不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来自四川省德阳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段俊郎心情也很沉重,他对沈志勇副主任说:“我家的房子是我父母倾尽半辈子的心血才买到的,可是一场地震就让房子成了危房,而且四川余震不断,家里虽然亲人平安,但是我无法预料以后会怎样发展下去。”汶川大地震后,学院四川籍在校大学生遭遇了联系不上亲人、为亲人的安危担忧、万名同胞遇难、家中住房成为危房等精神折磨,有的情绪变得抑郁低沉。

怎样走出心灵的误区?怎样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这种因为外因可能引起的抑郁症,成了机电系党支部迫在眉睫的问题。

该系党支部书记梁南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专题讨论如何解决家里受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要求每位辅导员及时了解受灾学生心理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烛光悼念、朗诵悼念、征文悼念、千纸鹤祈福等一系列悼念活动,祭奠遇难同胞,让这些家里受灾的学生,在哀思中释放悲伤,走出心理误区,愉快地学习生活。同时充分利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该系书记梁南丁说:“泪雨中,让我们挺起信念的脊梁。”

“这个五月,给了我们难以释怀的痛,却也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感动。青年女教师为了救学生,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幼小学生的身体,用自己年青的生命换取学生的生还;为抗震救灾,多少军人、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忘我救人,有的甚至献出年青的生命。有太多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热泪盈眶;有太多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懂得生命真正存在的价值。在这些感人肺腑的事迹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越过迷惘,抛弃烦恼,释放悲伤,正视困难呢?”辅导员钱松涛在和四川籍大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时说。

“暂时的困难不要担忧,国家会全力救助灾区人民的,学院也会帮助你们的。“副书记董德明说。

辅导员王伟京、朱玉丽等一遍遍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经历了汶川地震悲痛之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母校的温暖,老师的厚德与爱生,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重任。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是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段俊郎眼含热泪激动地说。

“来吧!让我们勇敢地敞开心扉,畅叙衷肠,分担痛苦,分享快乐!让我们因助人而快乐,让我们因互助而不再孤单!让我们用一颗坦荡的心,感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吧。”四川籍学生黄泽强饱含激情地说。

“微笑与痛苦,都是人生路上必须的经历。”

“来吧!让我们相约‘5.25’!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丰富生命的内涵。人的一生中,无论是流泪还是微笑,让我们并肩走过。让我们用年青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去体会真情的温暖,去享受健康的快乐!”四川籍学生张枫感慨地说。(王怀玲)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