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来自信阳的学生家长给2007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辅导员王伟京老师打来电话,感谢王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细致认真,及时发现了学生病情并立即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得这位患上精神拟郁症的07级新生及时地得到了治疗。
新生入校以来,王老师发现班里一位男同学出现总是说话不着边际,有时候甚至痛哭并向同学们诉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王老师经过细心谈话和观察,及时与该生远在信阳的家长沟通,该生家长匆匆赶来接回学生,使该生病情及时被发现并接受治疗,学生家长十分感动。
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都将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从心理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困惑,走出迷津。为此机电工程系开展了2007级新生心理工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大学生们欢迎。
系领导语重心长:不要做“四无人员”
2007级新生心理工作座谈交流会上,机电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沈志勇嘱咐07级新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以前的一切都已经划上句号,所有的同学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速度和耐力是取胜的关键,而迅速起跑才有可能取胜。所以,应该尽快克服心理上的“四无”现象,即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不要做学习的‘无助者’。大学里的教师授课、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内容具有自身的特有规律和特点,与中学相比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大学期间课堂考试少,同学们有时候容易在失去他律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放松自己,导致学习难度加大。因此,从进入大学开始要学习和摸索新的学习方法,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辅导员谆谆教诲:要及时疏导心理困惑
“进入大学,同学们远离家庭和父母,加上社会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思想上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往欲望与社交恐惧的矛盾、青春萌动与异性交往的矛盾、兴趣广泛与目标迷惘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自我发展。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要压抑情绪,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指导和帮助,使自己尽快拥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遭遇了班里那位男同学的患病情况,2007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辅导员王伟京老师这样告诉同学们。
学长们现身说法: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路
在新老学生心理座谈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会场气氛活跃,热情洋溢,充满了新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和老生对学弟学妹们的关爱。
2007届优秀毕业生李得强从工作单位返回母校,在机电系新生心理座谈会上说:“大学将是怎样?毕业后何去何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清楚的定位,人就很容易在成长过程的各种诱惑中迷失方向,那么临近毕业,只能扼腕叹息。就业、升学、读研,你总得选择一个,早定方向早准备,就可少些焦虑多些踏实。”
“大学阶段,什么是最重要的?”
面对2007级学弟的提问,机电系大三的学生会干部邱凯这样回答:“不管是求知、做人、健体,还是修身养德,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根本,不管你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是你大学阶段其他计划的保障,如果陷入了补考或重修的噩梦,那么你就会失去很多平等竞争的机会,这就是校园的生存规律。”
“人际交往重要吗?”
2006届毕业生李战营现就职于平顶山市煤机厂,在校期间李战营同学一直在院团委负责团组织工作,他这样回答新生:“对社会的理解和与人的沟通,是大学里更高层次的学习,因为即使你将来升学、出国,最终还是要工作,那么好的交际能力是你求职成功、工作顺利的利器。”
“不要盲目地一直怀着负疚心理”。
面对许多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富裕的新生,曾经“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共产党员范长春同学说:“大学生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和日常消费已成为贫困大学生家庭的沉重负担,经济贫困极易转化为精神困惑,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压力产生负疚感,更不要有报恩心切等想法影响正常的学习,应该明白:只有在大学期间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才能真正地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社会,回报亲人!”
系主任亲切鼓励: 勇于尝试,敢于突破
机电系主任梁南丁鼓励大一新生:“大学是开放的,既有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也有投身社会的各种实践机会,相信年轻的你们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总会有跃跃欲试的激情,那么就大胆地去尝试,要笑看得与失。人总渴望收获,没有付出肯定没有回报,但是即使你付出了努力,有时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积极乐观应是你们的正确心态,不要过多地在乎结果,只要你曾全心全力,敢于面对挫折,笑看得与失!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不要给自己羁绊,不要留给自己遗憾,年轻不存在失败!尝试就是一种成功,突破自我就是胜利!”
梁主任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王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