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4-06-13文章来源:王培强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更好提升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6月13日上午,我校在行政办公楼二楼东会议室召开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会,校长李树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张立方,原副校长李新玉出席会议,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翱翔主持会议,科研处、教务处、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李新玉介绍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方案及前期筹备情况。他表示,项目拟通过资源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术引进等模式,构建一套从“兴趣培养、理论学习、专业训练、企业实践”层级递进式的数智技术系统化学习体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岗位操作娴熟的工匠、数智应用技术工程师、智能装备现场工程师等多类高技能人才,更好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

张立方宣读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任务分工,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了明确定位,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他要求,围绕中心建设任务,分成四个项目组来实施,各项目组承担单位及骨干成员按照任务分工的具体要求,做好教学、科研与中心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支持协同中心建设工作。

李树伟讲话。他指出,新一轮的职教改革将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科技能力,推进科教融汇成效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企业办学,服务集团产业发展,提升科技的贡献度和支撑力,责任义不容辞。他讲到,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将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研发平台为基础,联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玄智团队)开展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成智能装备技术现场工程师系统化培训基地,打造能源化工领域智能装备“技术、人才、成果”的全套孵化体系,对深化科教融汇,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牵头单位要科学谋划,系统思考,全面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规划,确保项目规划即领先的地位,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要思想重视,确保选派骨干教师全身心参与;二是要考核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各参建单位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要保证负责项目的建设进度,学校相关部门要将项目建设进度纳入核心要素考核指标,加大考核督导力度;三是要建立机制。项目组要建立定期汇报推进机制,挂图作战,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研判新问题新形势,及时总结提炼阶段建设成果。四是要突出成效。要树立早建成早受益的思想,项目组要进一步完善时间节点,量化考核方式,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取得成效。

据悉,协同中心通过前期筹备,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泉州研究院签订了智能装备技术产科教战略合作协议,与集团研究院深入合作,两个科研项目获得集团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与集团工会积极沟通,依托河南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工匠学院,建设工匠学院数智化技术实训基地,将形成“一平台、两项目、三基地、四功能”的建设格局。协同中心拟以机电实训大楼六楼作为项目建设地址,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主要有四个区组成:数智化机器人实训区(A区),典型工业机器人实训区(B区),集团生产现场机器人实训区(C区)和智能装备技术协同研发创新区(D区)。

(供稿/科研处 摄影/陈继业 撰稿/王培强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