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伴随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教工组决赛落下帷幕,学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圆满结束。活动经院部初赛、学校复赛、学校决赛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半月,直接参赛师生238人,参与各场观看师生3000余人,全校师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大课,传承中华民族爱国魂,炽热时代青年爱国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赛师生娓娓讲述着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动人瞬间和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谋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师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校党委书记毕晓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广大师生要以此次演讲比赛为契机,激励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弘扬优秀传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理论定力,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洒青春力量。
参加决赛的文化教育部盛世超老师讲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种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够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教学一线,灵活运用课程思政,让每位学生都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平煤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张明辉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应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大业结合起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张佳乐谈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重要要求,和各民族青年学生一道,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青春之歌奏时代强音,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旨在教育和引导师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扎入心灵深处。希望全校师生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民族团结的实践者、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的建设者,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华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校长李树伟说。
接下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勇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进活动、进头脑,融于血脉,凝心铸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开满校园,结出累累硕果。
(供稿/党委宣传部 图片/李雨晴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