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引领|2023年度学校劳动模范、尼龙化工学院信熙卿

发布时间:2024-06-05文章来源:尼龙化工学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李超、朱金矿等两位同志荣获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23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刘阳、信熙卿、孙欢欢、王键、王雷雷、刘保福、王翔、王晓光等8位同志荣获学校2023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4年5月28日,学校举行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力量催人奋进。为更好推动形成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宣传部开辟榜样引领栏目,对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展播。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2023年度学校劳动模范、尼龙化工学院信熙卿的感人故事。

教育援疆有爱 丹心一片无悔

尼龙化工学院 信熙卿

从平顶山坐两个多小时的大巴到新郑机场,转乘四个小时飞机到哈密,从机场再坐一个多小时大巴,就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农场一场,农十三师的职业技术学校就坐落在这里,这里也是我工作开始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教育援疆不仅是推动新疆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

我们学校是承担河南省首批“10+1”“组团式”援疆任务的院校之一。当学院领导找我谈话,有意让我代表学校参加援疆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因为我知道,教育援疆是国家的大政策,能够为教育援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可,定下来之后,就在前往十三师职校支教时,我内心感到纠结和担忧。纠结的是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上有脚踝粉碎性骨折需要照顾的老人,下有年仅3岁的儿子,他们都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担忧的是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同时要对学校化工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我,能做好这一切吗?我如果走了,家里怎么办?......父亲看出了我的心事,安慰我说:“孩子,去吧!家里的一切有我和你妈呢,大道理我们也不懂,但只一点,学校安排你去,我们也不能拖后腿,绝对支持你的工作!”听了这话,我顿时充满了力量,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伴随对家人的不舍,对陌生环境的担忧,我来到了十三师职校。学校通知我三天后就要上讲台。时间紧,任务重,陌生的教材,陌生的学生,不得不让人急出一身冷汗。多年教学积淀告诉我,讲好开学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成功的关键。

为此,我用了一天时间准备第一节课,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户外,带领学生对当地水源采样分析。课间,我尝试着去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少数民族学生的姓名最长的有13个字,在记名字的过程中,我和学生的距离慢慢拉近了。

哈密的夜很长,晚餐头天晚上19:00,第二天早晨9:00早餐,中间间隔14个小时。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既是愉快的也是难熬的。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抓紧饭后的这会儿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了解了解家里的情况,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自打进疆之后,我给孩子打电话他就不再接了,显然因为不能陪在他身边而不愿意跟我多说话。放下电话的我,一个人在空落落的屋子里,剩下的只是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多少回夜里,在梦中,我自己把自己给哭醒了。梦里,儿子还是刚会走路的样子,一个人在屋里蹦蹦跳跳地玩儿。忽然,“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喊着“妈妈,妈妈……”当时,我多想跑过去,一把抱起他,可是双腿怎么迈也迈不开,急得我在那儿直哭。这样的梦做了一次又一次,我知道家里的孩子需要我,但是新疆的孩子更需要我,想到这,我咬咬牙决定继续坚持下去。

新疆的孩子开朗大方,不拘束扭捏,他们跟我说,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家人一辈子没有走出新疆,甚至没有走出过贫瘠偏僻的深山沟。为了让孩子们增长一些见识,课下我会给他们讲一讲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每年4-5月有牡丹花会的洛阳,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开封,还有作为省会的郑州,聊聊他们没有吃过的烩面,胡辣汤、炒凉粉……

为了备战学生技能大赛,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新疆的学生来我们学校培训了两个月,回到新疆后,学生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好想去平职学院上学,那里有美丽的校园、耐心的老师,热心的学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说:“很好呀,有愿望,就要努力去实现,敢想敢做,梦想就一定会照进现实”。

有一天,在晚自习中途休息时,化工班的依力木努尔突然问我:“老师,你孤单吗?”当时我很诧异。我问她,你为什么这样问呢?她说:“有一天傍晚,我看到你一个人在操场上孤零零地走路,我觉得你很孤单。”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真的太感动了!这女孩如此细心敏感,她的话戳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说不孤单,肯定是假话。

我身处在祖国最西部的天山脚下,气候干燥,没有家人在身边,没有家乡的饭菜,遇到许多生活和工作的不适。可是每当想起我来援疆的初心,我的使命,孤单又悄悄转化成了力量。

上课铃声响了,我走上讲台,看着讲台下23名学生,微笑着问:“同学们,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老师孤单吗?”

下面的同学顿时一片哗然,众说纷纭。

有同学说:“当然孤单,你一个人远离家乡,来到新疆,亲人都不在身边,怎么不孤单?”

一位男生说:“老师你不孤单,你来到新疆,你就是我们的客人。”

立马有位女生纠正道:“不对,老师来到了新疆,我们新疆人都是很热情的,你就是我们的家人。”

听到这番话,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然后,大声地说:“同学们,老师刚来的头几天,真的感觉很孤单,但是现在不孤单了!因为有你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此时此刻乃至以后的每一天,老师都不再孤单了!”

是啊,我不孤单,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们,我怎么会孤单呢?

每年的六月份是新疆小白杏成熟的季节,有一次课间,一个男生问我说:“老师,你吃过我们这里的小白杏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怎么有什么不一样吗?”那个男生没有说话走开了,隔天他来到办公室找到我,递给我了一个袋子,我打开一看满满一袋小白杏,他说:“老师,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您尝尝!”说完,就一溜烟地跑开了,望着他跑出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真的把我当成了家人,我太幸福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相处中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哪个调皮,哪个乖巧我都如数家珍。在援疆即将结束之际,这些孩子们都纷纷拉着我的衣角,流着眼泪央求我不要走,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初到新疆的时候,一个个懵懵懂懂的眼神,这一辈子我都忘不了……

给孩子们建一个专业性强的实验室是进疆的重要工作之一,可是筹建实验室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是两眼一抹黑,正当我愁眉不展之际,学校领导亲自参与规划和讨论,多次远程召开线上会议,协调各方资源,从实验室布局设计到设备选用,从设备调试到人员培训,面面俱到,确保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

领导们的帮助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鼓励,他们经常与我沟通交流,了解工作的进展和困难,也时刻关心着我的家人。有了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让我倍感温暖和动力,历时7个月,顺利完成了工业分析与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在援疆的十所院校中首家建成并交付使用。如今,这间实验室已经成为化工专业学生备赛、上课的重要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实现了从学校到国赛赛场的亲身实践,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疆期间,我收获了很多,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现在每逢节假日,总会收到满满的祝福,也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乐观,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来自受援学校的认可和尊重。他们对我的教学工作和个人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哈密是我省重点支持的地区,“豫哈一家亲。”我将不断持续我们的援疆工作,帮助更多孩子走出新疆,成长成才。欣逢盛世,作为青年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为哈密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为民族团结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教育援疆有爱、丹心一片无悔。”今后,我将在党旗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奋斗的每一位平职人一起,无悔地坚守三尺讲台,不断提升自己,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供稿/尼龙化工学院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