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胜:“一条鞭法”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0-06-02文章来源:思政教改办公室 浏览次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逐步探索构建出了我校思政育人新方法、新体系,为更好营造“铸魂育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全胜:“一条鞭法”教学模式

李全胜,男,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参与国家优秀职业技术院校和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的创建工作;全国煤炭系统机电教师培训和集团公司系统机电教师培训专业课主讲教师;主讲矿山机械使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等十余门课程。“一种自移式搬运托车”等两项设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制作的《人为失误的预防》等两套课件在全国煤炭行业职教多媒体大赛中获二等奖;主持《矿井提升设备应用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编写教材三门,在CN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在思政教改过程中形成“三要素辩证分析法”并应用于《液气压传动技术》专业课教学全程,效果良好。

理顺思路,把课程思政融进教学模型

《液气压传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如何学以致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教学首要的考量。怎样通过备课教课,带领学生快速弄懂液气压传动理论,尽快熟悉现场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如何使学生无缝对接地融入企业生产角色,获得上岗资格,必须把思路理顺。

根据他对传统文化的长期学习和摸索,把教学思路整理为“三要素辩证分析法”——即“研究对象(阳)”“相对者及背后的信息(阴)”和“以实际生产情景为前提”之辩证分析方法。因为该法可以简单表述为“太极图”模式,所以,好学实用,一看便知。更加上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也是核心的原理“对立统一律”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等于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马哲普及,架起了过渡的“金桥”,这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具有了占据“大根大本”和“制高点”的自豪感。在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它时时以生产情形(条件)为思考的前提,采取的是研究对象与人的互动,所以,可以方便地引领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化。

图1 三要素分析模型

对《液气压传动技术》专业课综合考虑,可以把每一次课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对接点,以及“三要素辩证分析”方法,扼要表述为表1所示:

表1 《液气压传动技术》教学内容常用的“三要素”辩证分析

一条鞭法和两条腿走路

采用“一条鞭法”教学模式。

简单说,就是把“三要素分析法”一以贯之地应用在备课、教课、引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

这里的关键是把握三个环节:

弄清三要素

每次课教学内容涉及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比如是讲方向阀中的换向阀。很具体、也是很客观的东西,就可以视作阳。与企业现场和对应工人角色有何联系?比如,直接关联的是司机要用它作操作工具,机修要解决换向阀出现的卡阻、不动作等问题。司机和机修可以视作阴。司机以操作环境和动作实现否为考量;机修则以拆装检修条件和检修工艺为考量。可能涉及技能目标、劳动态度、安全教育和相互协作。具体生产情形属前提问题。

9DB6

想清楚了,展开具体的三要素互动教学就会有的放矢,一切活动都有了围绕的圆心,也就可以管控内容取舍与节奏了。

弄清课堂抓手

每次上课必须找好抓手,比如原理示意图、结构装配图、动画、视频、实物、模型等。只有找准抓手,才能方便舞动“一条鞭”。

课堂展开

善用三个平台、两个手段,贯彻一个精神。

充分用好三个平台

“智慧课堂”——打卡签到、演示PPT、记录学生回答情况;

“QQ直播”——这是教学用窗口,给学生看的演示屏幕,随机互动的基础渠道;

“网络资源”——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的应用。因为,传到智慧课堂的视频和教学资料毕竟还要转换格式、上传起来数量有限,也不怎么方便。利用QQ分屏,整个网络资源便“尽收眼底”,收放自如了。但老师要事先摸底,哪些信息能用,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漫无目的,信马由缰,走哪儿算哪儿。

合理利用两个手段,也就是“赏罚二柄”。

对签到经常迟到、挂名上课、回答时滥竽充数、不交作业的,一经发现,及时提醒、批评、警示和扣分;相反对表现积极的同学,也要及时点名、点评和表扬、加分。形成“抓两头,带中间”之势。

贯彻一个精神:爱护学生。

只有发自内心爱护学生了,才会面对各种困难想办法克服掉,才会把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借助虚拟生产情景,“润物无声”地融合在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中,才能教书育人两条腿走稳(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因亲师而重道)、走远(坚持下去)、一路走好(良性循环)。

图2 “一条鞭法”网课教学展开过程

迈好两条腿

课程思政,并不神秘,其核心在于育人树人。结合三要素的生产情形说话,引导学生进入虚拟角色思考,教书育人就可以“润物而无声”,迈好这两条腿就自然而然了。

图3 课程思政融入逻辑图

以文化人,舞响一条鞭

因为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一条鞭法。学生耳濡目染地就学会了三要素分析这一充满太极思维色彩的分析方法。又因为这种分析法类似于“万能公式”“空套子”,推而广之,学生就可以用它来解决生产中其他老师没讲到的问题,乃至自己生活中待人接物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以大家相对熟悉,都容易理解的§4-2 液压缸教学内容为例,来说明“三要素辩证分析法”如下:

对液压缸作三要素分析,也为了寻找“一条鞭法”教学的抓手和思路。

无论液压缸是在设备上,还是在教学课件上,当液压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就构成了“人——液压缸”这一对立统一体,也可以称作太极。把联系实际“具体干啥”加进去,就构成了第三要素“前提”。缸体是我们认识研究的对象,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堂上获得从认识到检修的能力基础。本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提醒学生注意虚拟转换角色,分别“以司机、检修工、技术员的眼光”面对它和生产中人与人的协作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用到“望闻问切+辩证分析法”。

作为学生,初次面对液压缸时,“望”是看老师提供的图片、课件、动画和视频等;“闻”是听老师讲,老师的工作是一步步引导;“问”是老师代学生问问题,启发学生问问题;“切”是各种参数的获取方法和渠道。辩证分析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功能”的启发认知上。

进一步地深入学习,表现在企业现场设备检修上。“望”是液压缸外观及表现、疑似故障的现象或参数识别;“闻”是听液压缸工作中的各种信号;“问”是交接班设备状态描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切”是例行检查、开机试验,以及专业工具的测量等。辩证分析主要是通过状态信息收集,透过现象看本质,确定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等。比如:司机反映液压缸表现“没劲儿”,作为系统可能的其他原因先不讲,自身可能存在的原因则主要是密封问题。必须熟悉其结构才能作进一步判断、试验和如何处置的决策。

技术员则是需要对技术问题进行预判,对停工的影响和时间作统筹,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对材料进行报表处理,对具体实施作组织管控等。

这样分析之后,具体环节就可以融进具体的思政内容了。

把“思政”揉碎,化人于无形之中

对于学生角色转换后的细节问题,主要是一些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及涉及的哪些思政点(见表1)。这是舞动“一条鞭法”教学可能波及的范围。老师可结合具体内容像拉家常似的,事无巨细地给学生以思政内涵方面的指导。因为是无形中融进去的,学生也不会觉得生硬和抵触。

首先是学生角色虚拟转换成操作者(司机)角色,此时的“学生(虚拟司机)——液压缸”间信息交流主要是四点:①外观认识;②功能及符号认识;③参数熟悉;④对各种缸的眼界拓展等。其次学生成长为“检修工”角色,此时的“检修工——液压缸故障”间信息交流主要是九点:①看懂液压缸装配结构图;②熟悉液压缸的实物结构;③熟悉液压缸的拆装顺序及现场操作的逐步确认法实施;④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⑤拆装中疑难问题处置,如螺丝生锈拆不下来;⑥常见故障及成因;⑦检修中的手续、技术文档问题;⑧人与人的分工、配合协作;⑨革新的契机——对工具、工艺、液压缸使用和管理现状问题和不满的新设想。集思广益开“诸葛亮会”的方法。

然后,是学生成长为技术人员,此时“技术员——液压缸”间信息交流主要是三点:①装配图的识图与绘制;②检修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写作;③人员、工时的确定;④现场生产组织及指挥等。

根据分析,本着本次课“认知结构,为检修服务”的目的,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以“液压缸各种图”为抓手。把各种图排序运用,一条鞭子式展开三要素分析。收放开合地在三个教学平台上舞动起来。

顺序大致为:

挖掘机视频(油缸感性认知)——液压支架视频(不同位置的油缸和不同种类油缸的不同要求)——液压缸图片(外观完整认知)——职能符号图(功能区分)——原理示意图(力与速度参数计算)——结构装配图(识图、背图、用图为检修服务)——检修视频(参观性认知、总结、革新点讨论)——数字油缸图(新技术,眼界拓展)——新问题的提出(比如,如何实现油缸个性化?集成化?如何以完成快速检修?功能有哪些拓展的可能?等等)。

思路理顺后,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问题说清楚,随时可以在三个平台转换,获取不同资料,使学生见识各种资料,学习各种资料的细节知识。

在赏罚二柄的应用上,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自律,提高其主动学习意识。避免出现学生在家学习网课放任自由,有名无实的弊端。

赏。主要是鼓励赏识、充分肯定,及时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进行加分登记。比如有同学提问,差动连接油缸的进出油管连在一起,活塞杆只能伸出,不能缩回怎么办?是不是有专门的油管连接方式转换器之类的物件(注:学生此时还没学到液压控制阀)?看到学生提出问题后,及时提出表扬,并肯定其关于“转换器”的思考结果。又专门网查资料找到一快慢速变换液压回路,说明这个转换器实质上主要是采用换向阀来完成的。以此为榜样鼓励大家发问,肯定这就是创新性思维,如果大家都能如此肯于思考,不但给生产带来了便利,也能使得我们的“中国智造”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有学生提出油缸可以作直线运动,摆动油缸可以在一定角度内转动,马达可以整周旋转,如果要完成边旋转边伸出直线运动,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是创新话题,用拧螺丝的常识启发他,学生回答“秒懂了”,然后,自然得出了“在缸口或导向套上设置螺旋副,就可以实现”的思路。激发大家了的热情和思考力。对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三要素辩证分析”表现较好的,给予重点关注和进一步强化培养。

对于罚,则要慎之又慎。主要是点名提示,要求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或再要求其回答一些相对容易一些的问题进行弥补。或者进行不点名批评引导,严重的进行扣分处理。对个别因为没有听懂而胡乱回答凑数的,指出其错误的同时,常常需要再次讲讲,或者换个角度再讲讲,直到其明白为之。遇到有个别同学签到后心不在焉、或离线离开的,一经发现后,问明原因,区别对待。

李全胜老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总结凝炼“一条鞭法”教学模式,将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供稿/思政教改办公室  撰稿 图片/卫岩伟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尚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