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课程名称及代码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课程性质 |
学时 学分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023050011) |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为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4)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6)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7)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
(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4)教师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检测(20%)+阶段考核(30%)+期末考试(5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48学时 3学分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3020031) |
(1)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2)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3)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内在关系。 (4)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
(1)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 (2)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重点,论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4)以中国百年巨变为根据,全面展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 (5)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
(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主题演讲、模拟法庭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4)教师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检测(20%)+阶段考核(30%)+期末考试(5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32学时 2学分 |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023040041) |
(1)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2)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3)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等理论品格和思想风范。 (4)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5)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5)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6)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4)教师要求:关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央重大会议、时政热点等及时把最新的中央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检测(20%)+阶段考核(30%)+期末考试(5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48学时 3学分 |
4 |
形势与政策 (023010031) |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觉悟。 |
(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4)教师要求:关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央重大会议、时政热点等信息,及时把最新的中央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检测(40%)+期末考查(6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32学时 2学分 |
5 |
体育与健康(024040011) |
(1)运动参与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提升体育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缓解生理和心理疲劳;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生体育观念。 (5)社会适应目标: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
(1)教学模式:采用1+1+X模式,1为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是体育与健康基础模块,以运动技能基础训练为主;1为体质测试训练课,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训练为主;X为拓展模块,为公共选修课程,以传统文化项目为主。 (2)教学方法:运用目标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及竞赛教学法,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条件:体育馆2个,室外网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体育教学设施及智慧校园平台。 (4)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要把体育与德育相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完整、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思路清晰明了,善于启发,在保证学生听懂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课外知识,与学生走近,传达正能量信息。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成绩(20%)+身体素质考核(30%)+专项技能测试(50%)来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128学时 8学分 |
6 |
军事理论(007010031) |
(1)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2)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
(1)中国国防。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2)国家安全。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谍保密意识;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3)军事思想。了解军事思想的内涵和形成与发展历程,了解外国代表性军事思想,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4)现代战争。了解战争内涵、特点、发展历程,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5)信息化装备。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
(1)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辅助加以引导,注重课程思政设计与渗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切实担当国防重任,把国家安全放在心中,把国防责任担在肩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建设国防的热情,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和智慧树教学平台。 (3)教学方法:互动式、典型性案例教学法;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个性化、多样化专题教学法;问题型、讨论型启发式教学法。 (4)教师要求:政治立场坚定,要关注时政要闻及国家安全动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考核方式:采取课堂积分(20%)+过程考核(50%)+期末测评(3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课程 |
36学时 2学分 |
7 |
劳动教育与实践 (024070011) |
(1)引导大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3)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劳动能力。 (4)引导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传承并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公益意识。 |
|
(1)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导新课-学新知-品案例-思问题-拓知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课教学,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的劳动实践活动或者完成具体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劳动素养。 (2)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讲解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课堂互动法等;实践课采用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导师指导法等。 (3)教学条件:理论课依托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开展教学;实践课依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劳动实践环境和设备。 (4)教师要求:理论课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劳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实践课要求教师具备劳动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5)评价建议:理论课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课堂表现、课堂互动和考勤情况综合评定,占期末总成绩的30%;实践课考核由专业特色劳动实践、校园集体劳动实践和劳动实践报告三部分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10%,最终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 |
必修课程 |
32学时 2学分 |
8 |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024030051) |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情绪管理技能、压力管理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生涯规划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等。 (3)自我认知目标: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4)素质目标: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危机预防意识;培养理性平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磨砺优良意志品质;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1)大学生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3)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4)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9)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 |
(1)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为载体,结合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综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课、国家级精品在线课、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网络资源,以课堂面授+微信、QQ沟通,实现线上线下、理论实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校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治疗室、宣泄室、放松室。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使用讲授分析、案例研讨、合作学习、体验式、直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师要求:教师应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 (5)评价建议:采取平时考核(50%)+期末综合考核(50%)来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32学时 2学分 |
9 |
职业发展与就业 指导 (007010071) |
知识目标: (1)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目标及其意义,明确职业分类与特征。 (2)理解职业生涯及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及程序。 (3)清楚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和职业规范,了解毕业生就业权益,掌握就业方法和技巧。 (4)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 技能目标: (1)具有对自我和环境的分析评价能力。 (2)具备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 (3)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合作能力。 (4)能够搜集、分析、选择就业信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5)能应用求职简历、求职信、面试技巧等方法进行自我推荐。 素质目标: (1)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 (2)能自觉为个人生涯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了解国家出台的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将自身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时代需要结合起来。 |
模块一 认识大学生就业 通过就业指导,熟悉就业制度与政策。 模块二 规划职业生涯 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学会探索自我,能够进行职业环境评估和职业生涯决策、管理。 模块三 提升就业能力 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培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和活动锻炼培养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模块四 准备求职面试 学会对求职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了解求职材料的准备,了解面试技巧。 模块五 迈好职场第一步 能够顺利转换角色、定位自我,认识和适应新的环境,了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模块六 就业权益与保障 了解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与保护途径,明白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
(1)教学模式: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形式多样教学活动,促进、提升、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明确人生目标,筹划职业生涯。 (2)教学方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求职就业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职业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4)教师要求: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须有过指导学生就业或从事过学生管理的工作经历,熟悉企业招聘流程和规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5)课程思政:能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守信”等良好品质。 (6)评价建议:采取学习过程考核(50%)+期末测评(5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0 |
创新创业教育 (007010061) |
知识目标: (1)掌握创新的概念,了解创新的内涵和技法。 (2)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了解创业优惠政策。 (3)了解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4)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内容,熟悉创业方式和基本流程,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能力目标: (1)形成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撰写创业计划书。 (2)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与他人合作,提供有价值解决方案的能力。 (4)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自身特长进行创业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有经济头脑、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 (3)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倡导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新风尚。 (4)勇于投身社会实践,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
(1)创新概念和类型。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创新思维及分类。 (4)创新技法。 (5)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展示。 (6)创业的概念、过程和阶段。 (7)创业准备。 (8)创办企业基本步骤。 (9)新创企业经营管理。 (10)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展示。 |
(1)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通过课堂外在线自主学习和创新,实现知识传递和展现;线下通过将课堂变成互动场所,进行探究学习,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 (2)教学方法: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3)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4)教师要求: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须有过创业经历或参加过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或指导过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 (5)课程思政:在教学实施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中。 (6)评价建议:采取学习过程考核(50%)+期末测评(5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2 |
大学英语(021010011) |
(1)职场涉外沟通目标:掌握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看、写、译技能,能够根据语境运用合适的策略,理解和表达口头和书面话语的意义,有效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中的沟通任务。 (2)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3)语言思维提升目标:通过分析英语口头和书面话语,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了解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辨别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水平。 (4)自主学习完善目标: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能够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
本课程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内容围绕多元文化沟通和涉外职场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世界眼和职场范,为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①口头、书面、新媒体等多模态语篇。 ②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③文化知识、中外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等。 ④职业英语技能。 ⑤语言学习策略。 (2)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内容按照职场需求从职业规划、求职、入职、商务接待、商务旅行到职业健康安全等环节所需要的英语技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
(1)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延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课内课外结合,以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语言综合素养。 (2)教学方法:运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成果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英语公众号、英语学习APP、英语协会等。 (4)教师要求:要求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 (5)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表现纳入过程考核,注重第二课堂学习成果增值性评价,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
必修课程 |
128学时 8学分 |
13 |
信息技术与人工 智能 (016040041) |
(1)了解计算机基本常识,能够使用浏览器、常用App获取有效信息,并具有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2)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及信息安全,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能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完成数字化办公需求。 (4)能够熟练使用人工智能的编程语言Python进行简单编程。 (5)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
模块一 信息系统基础 (1)计算机基础。 (2)新一代信息技术。 模块二 办公软件应用 (1)文档编辑排版。 (2)电子表格数据处理。 (3)演示文稿制作。 模块三 人工智能之Python (1)Python基础。 (2)Python绘图。 (3)Python其它应用。 |
(1)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 (2)教学条件:信息技术实训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4)教师要求:任课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前沿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熟悉编程语言Python。 (5)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化考核(70%)+期末测评(3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 课程 |
64学时 4学分 |
14 |
国家安全教育(024070001) |
(1)了解和掌握国家安全基本知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地位作用,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正确国家安全观念,培育宏观国际视野。 (2)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和个人鉴别能力,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3)了解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领域安全及深海、极地、太空和生物等新型领域安全的内涵、内容、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4)掌握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熟悉国家安全应变机制,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 (5)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 |
|
(1)教学模式:合理选用紧靠主题教学的素材与多维立体化资源,注重课程思政设计与渗透,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精讲基本概念、深入进行知识解读,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演讲辩论、情境教学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 (4)教师要求:政治立场坚定,要关注时政要闻及国家安全动态,及时把最新的文件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5)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60%)+期末测评(40%)评定学习效果。 |
必修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5 |
中国传统文化(024050016) |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民族智慧,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自信、济世救人等家国情怀。 (3)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责任担当、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促进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问题。 |
(1)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学 (2)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 (3)民以为天的传统饮食 (4)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 (5)异彩纷呈的传统艺术 (6)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 (7)修齐治平的传统道德 (8)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
(1)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为根本理念,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推行目标专业化、方法多元化、考核过程化的“三化”教学方式,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广书香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精品在线课、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及VR实景与数字博物馆虚拟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传统文化类技能大赛。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 (3)教学方法:运用经典导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4)教师要求:以校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平台,将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教学时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5)考核方式:采取学习过程考核+期末测评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6 |
应用文写作(024030011) |
(1)掌握各类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写作要求和方法技巧,具备从事与应用文书写作相关岗位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相关专业应用文和走向社会的写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学会撰写主题明确、材料准确丰富、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的实用文书。 (3)掌握行政公文的格式,能根据具体材料撰写相关的通知、通报、请示、报告等常用行政公文。 (4)学会撰写个人简历、自荐信、求职信和应聘书等职场文书。 (5)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常用应用文。 (6)在应用文写作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感教育,助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
(1)应用文概述,应用文五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2)行政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常用行政公文写法。 (3)事务文书概述,常用事务文书写法。 (4)经济文书概述,常用经济文书写法。 (5)学业文书概述,常用学业文书写法。 (6)条据文书概述,常用条据文书写法。 (7)职场文书概述,常用职场文书写法。 |
(1)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紧密联系各专业不同技术专业岗位的特征,模拟未来实际工作情景,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抓手,实施“案例分析+模块式”教学模式。打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文种之间、专业课程之间的五维立体互动体系。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等。 (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4)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要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针对不同专业深挖基于岗位特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置身特定的工作情境,完成相应文种的写作。 (5)考核方式:采取学习过程考核+期末测评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7 |
大学语文(024030021) |
(1)在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而塑造高尚的人文精神,涵育完善的人文品格。 (3)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的写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使其能够准确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致力于职场发展。 |
模块一 阅读欣赏能力培养 (1)青春之歌 (2)家国情怀 (3)人与自然 (4)亲情永恒 (5)人生思辨 (6)名人风采 模块二 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1)朗诵能力培养 (2)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
(1)教学模式: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设计理念和“活动导向、价值引导、注重应用、提高素养” 的基本思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中,实现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将语文学习、语文实践和语文能力培养合一,将单篇教学和专题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等。 (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提问法、角色扮演法、表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师要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实行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5)考核方式:采取学习过程考核+期末测评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8 |
职业素养 (024050033) |
(1)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仁爱他人,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和行业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引导学生提升职业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处理问题和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做到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良好的人际交流技能,能全面掌握工作动态,精准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能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具备创新能力,不拘泥于常规化工作。 |
模块一 走进职场,开启职业之旅 (1)认识职业明确理想 (2)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 (3)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模块二 深耕职场,把职业当事业 (1)提升办公能力 (2)学会沟通交流 (3)加强团队合作 模块三 永不止步,自我成长修炼 (1)管理个人形象 (2)科学利用时间 |
(1)教学模式: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结合不同教学模块内容和针对各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坚持任务与技能相吻合的原则。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平台等。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观摩法、启发引导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教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完整、准确地阐释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整体就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考核方式:采取学习过程考核+期末测评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19 |
艺术类课程 (8选1) (420040181) |
(1)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习内容,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范畴、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 (3)通过艺术类课程鉴赏、学习相关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4)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5)拓展形象思维,培养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6)每个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开设的8门课程中至少选修1门课程。 |
(1)《美学基础》《美术鉴赏》课程讲授美术的功能作用及中外美术简史,让学生把握美术的精髓,走近美术的精英,认识美术的精品,感悟美术的精神。 (2)《音乐鉴赏》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影视鉴赏》课程以中外优秀影视作品鉴赏为主体,深入浅出的影视鉴赏知识为铺垫,区别、品鉴、品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 (4)《戏剧鉴赏》《戏曲鉴赏》课程介绍和欣赏国内外戏曲、戏剧作品,使学生了解有关常识,懂得如何欣赏戏曲、戏剧。 (5)《舞蹈鉴赏》课程通过欣赏分析中外优秀舞蹈作品,了解各国及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并进行艺术实践。 (6)《书法鉴赏》课程,主要讲授书法的形式构成、美学原理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中国的书法具有初步的全面认识。并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通过书法的临摹与创作,让学生真正了解书法美的真谛。 |
(1)教学模式:按照专业注重个性化指导,注重教学时效性、针对性。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与多维立体化资源,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校园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演讲、情景教学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进行。 (4)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要关注艺术前沿,及时把最新的艺术资讯融入教学内容。 (5)评价建议:采取学习过程考核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 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
2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及党史国史类课程 (10选1) (424030441) |
(1)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2)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 (3)延安精神概论 (4)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 (5)东北抗联精神 (6)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7)延安精神特色素质教育 (8)中国传统文化撷英 (9)世界舞台上的中华文明 (10)中国近代史 |
(1)教学模式:按照专业注重个性化指导,注重教学时效性、针对性。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与多维立体化资源,采取学生线上选课、线上自主学习、线上参加考核的方式进行学习。 (2)教学条件:智慧树课程平台。 (3)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 (4)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要关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央重大会议、时政热点等及时把最新的中央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5)评价建议:智慧树资源学习和考核评定学习效果。 |
限选课程 |
16学时 1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