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学习实践中加强党性与道德品行修养

作者: 时间:2017-02-10 点击数:

党课材料

两个事例

1976年1月8日,我们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旗降半旗致哀,这是史无前例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解释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身后没有一分钱存款!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共和国总理如大山、像大海般的的情怀,是人间的大爱、大德,充分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崇高与伟大,永远是一座丰碑。

焦煤集团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谢延信自1974年以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 2007年9月18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08年2月17日,被评为2007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可曾想我们对亲生的父母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吗,又何尝是亡妻的父母呢?一名普通的矿工谢延信,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前妻的三个亲人身上。对待工作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践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健康。这是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同时,他还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我国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文化传统,将修养视为安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对共产党员来说,修养是一种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

党性修养没有止境,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到真信、真修、真行。切实增进道德自觉。同道德自觉一样,党性修养也贵在自觉。党性修养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个人认识的高度、努力的程度、持续的长度和自我革新的力度。决不能只停留到口头上,敬爱的周总理和普通矿工谢延信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历史上蜀国的刘备去世前告诫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十几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德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毕业时,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自信,准备在当地寻找工作。他向许多跨国大公司投了自己的求职简历,可都被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究其原因竟是他留学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常逃票而失信这件小事。

面试官解释说:“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

古人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境界,今天在工作学习中加强党性和道德品行修养,坚持党性修养和道德自律的统一。道德自律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遵守公共道德、践行职业道德、恪守家庭美德开始。党性和道德品行修养,绝不是空台楼阁,看不见摸不着,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中的行为规范紧密相连,你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能打上深深的烙印,体现你的修养与品德。

作为一名申请入党大学生,首先是一名普通的高校的学生,应当立足本身,把党性修养与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生守则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不可能做出惊人的善行义举,但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平凡之中见伟大。比如对一个同学来说,严格遵守大学生守则,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课堂上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你养成了良好品性,增强了你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你、我、他的努力,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师生交流的氛围如此浓厚,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营养,陶冶情操。相反,有个别同学认为上课迟到一会,偶尔逃课,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了,偷着玩个手机不算啥,是小事,试想因为你的迟到闯入课堂,打断了安静的思考,周围的同学会向你投来异样的目光,你的这个投机行为既破坏了课堂的氛围,又有损你个人的形象,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你真的亏大了。作为一名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他能够磨砺你的意志品格,成为你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应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最典型的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言传身教,老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有的教师认为一两次课没有备好,一两次课没有讲好是小事,可这一两次没有讲好的课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他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负有对学生课堂管理的职责,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应当严格管理大胆管理,不留任何死角。一名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看手机玩游戏,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及时批评指正,久而久之,这名学生会对自己放任自流,既学不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思想境界滑坡。若干年这名学生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之后,他不仅不会感激这位老师当年的“网开一面”,反倒认为这位老师没有尽到当老师的责任。相反,这名同学不仅不会怨恨当年老师的“不讲情面”,相反他会感激这位老师,是老师让他改掉了不良的习惯,成就了他人生成功的基石。看似课堂管理的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反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情怀。因此教学工作无小事,在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善心,平凡之中见伟大。

最后,用习主席的“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作为我们师生共勉。我们在工作学习中,党性和品德修养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党性和品德修养,我们在行动。

版权所有 © 资源开发学院  学院电话:0375-2066473     传真:0375-2066471 校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黄河路 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