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前,为大学教师曾与一些年轻学生交流,其中一个明显的体会是,五四青年节虽然是青年人的节日,但如今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年人,很多对五四的认知却并不清晰。
2008年5月4日,曾有媒体做过相应的调查。调查显示,26.9%的受访者不知道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49.4%的受访者只是大概知道“五四”由来,明确表示知道的仅占23.7%。44.8%的人从未参加过纪念青年节的活动。尽管,这个调查的全面性有待验证,但一个应该重视的现象是,年青人对历史的熟悉度需要提高。
为了让年青人铭记那段历史,就应该有相应的资料、教育、仪式,这些形式多样的符号,将让抽象的五四青年节变得具体可感。现在的情况是,资料不缺少,教育不缺少,但相应的仪式却需要丰富。按照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青年节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但是,五四青年节半天假期在一些地方却遭遇“落实难”的尴尬,多数单位未通知放假。五四青年节这一天,青年人未必能获得期待中的半天假期。
有人或许会说,五四青年节的含义不等于半天假期。但应该明白的一点是,节日是需要仪式载体的,有了仪式的载体,人们才能对节日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仪式载体的实行需要时间的保证。同时,节日本身也是权利的一种体现,半天假日可以让年青人对自己享有的权利有更明确的认知,从而对权利对应的义务有更确定的认知。
五四青年节真正成为青年人的节日,还需要青年人对五四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真实的践行。这种精神上的内化和行为化,将促使如今的青年人成为五四精神的传承者。那么,五四精神在如今的年青人身上该如何体现呢?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我们对五四精神的最好纪念就是对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具体到如今的年青人,爱国主义既是宏大的概念,更是脚踏实地的奋斗——在释放自己的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的期待和价值,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承担起自己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可以说,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就是一种青年人向上的力量与能力。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松懈,就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为此持续奋斗;有这种责任感,在所有激烈的竞争面前,就能够以更务实的态度寻找机会,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重要的是,青年人应该明白,人的价值永远都是一种社会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最大化。
五四青年节不是半天假日,五四青年节也不是来自文本的认识。五四青年节应该是一种精神储存在每一个青年人的心中。这精神是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与行动中,体现出这种需要铭记和传承的精神,这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如今的脚踏实地的奋斗。对于青年人来说,五四这一天,既要回顾9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又要在思考中感悟,在行为中体现出五四精神的核心。这是纪念五四青年节应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