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制造时代的“个性职教”
当前整个世界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模式仍然是以规模化、链条式、生产劳动与产品标准化为特征的大众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从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财富的整体水平,更是塑造了人类的思考与生活方式。然而,自从这一生产模式诞生至今,就面临着一个自身难以解决的根本矛盾,即如何调和工业生产大众化与消费者个性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由于企业家对“成本控制”的敏感和技术发展的客观限制,导致“量体裁衣”“个性定制”很难变为现实的生产图景。但是,随着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数字化智能制造正在引领整个世界制造业生产模式的迅速变革,个性定制不仅成为可能,还将随着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生产模式。当个性化制造时代真正到来时,作为在大众制造时代“大放异彩”的职业教育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应对来自工作世界的巨变?
在个性化制造时代,职业院校应开设何种专业
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这次生产模式变革将会首当其冲地对传统的、以规模经济取胜的工业生产模式带来挑战,而那些能够对库存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小型制造商将会独占鳌头。
当个性制造时代到来时,职业种类必然产生结构的调整,职业内涵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一些不能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也将面临着更替。例如,从产品设计到终端用户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样品模型制作、生产制造、组装、分配、仓储、零售等环节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将会随着无需工具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被淘汰。
在个性制造时代,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将会是需要发挥个体创造才能的职业,是需要人与人之间协调沟通的职业,是能够将生产者、资源、信息和消费者有效整合起来的职业,也唯有这些职业不可被机器所替代。数字化制造不仅需要高端的创新型人才,更需要驾驭这些数字化智能设备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内涵也应该随着个性制造时代职业结构与内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紧跟时代变化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