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如何用对用好VR需要长期探索
作为新兴事物,VR教育在实践和推广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记者体验了市面上正在推广的几款VR教育产品,发现这些产品在软件、硬件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产品硬件设备不成熟,戴上VR眼镜后效果模糊,甚至出现晕眩感,严重影响视觉体验;有的产品软件开发不完善,虚拟场景的真实感较差,“虚拟现实”并不那么“现实”;有的教育产品内容编排不合理,甚至会出现常识性错误。
“VR教育是有技术门槛的,现在VR被炒得如此火爆,要警惕泡沫化苗头。”蔡苏告诉记者,当前VR教育产品很多都是用“VR盒子”。所谓“VR盒子”,其实是谷歌Cardboard的翻版,将透镜和盒子本体拼装固定,技术原理简单,成本低廉,视觉体验较差。
“在VR教育领域,硬件技术其实远远走在内容前端”。蔡苏表示,目前很多VR教育产品的学科教育与技术融合程度比较低,真正的学科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无法参与到VR教育课程、教育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来,大大影响了VR教学的质量。
江丰光则从技术伦理的层面表达了担忧。“VR教育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我们也要用理性的、审慎的眼光去看待新技术的发展,如何使用、用对、用好它,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虚拟现实对真实世界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人际、心理问题,或许都会随这项技术的成熟,成为更为现实的社会问题,这也值得所有致力于从事VR教育领域的人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