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支付宝发布消息称支付宝和新浪微博的账号已打通,用户通过微博客户端就能直接付款。此外,两者之间还将互通二维码,线下扫码支付。随着渠道的打通,手机支付更加便捷,用户量也不断增长。然而,手机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关注支付安全愈发不容忽视。
2013年针对手机的病毒、木马明显增多,直接针对手机应用的支付隐患增加,手机相比PC端更安全的看法已经改变。而手机支付在扫二维码、获取验证码以及快捷支付上隐患相对较多。
二维码看准再扫
享受方便,就让部分人忽略了其中潜在的风险。日前,一位消费者在逛街时看到个人服装小店有扫二维码购买优惠的信息,便拿手机扫码支付。然而不久后却收到关联银行卡的消费短信,消费并非本人完成,后究其原因发现是误扫二维码造成。
近几年来,二维码逐渐成为传递信息的便捷途径,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更被广泛用于手机支付中。现在当用电脑打开支付宝,转到支付页面就会见到通过二维码支付的选项。用手机客户端扫二维码便能直接完成付款,比通过PC端线上支付便利性的确有所提高。另外,为了推广手机客户端,或促销,在不少商家通过二维码支付能够得到一定优惠。的确,这些推广活动让智能手机用户扫码成为习惯。
对此,相关专家提醒,手机支付用户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二维码不是绝对安全的,其中也可能包含手机病毒信息。同时,在支付前需确认支付渠道,从电脑上扫码前要看准网站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