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完美)10月1日,由21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官兵组成的仪仗方队,身着陆海空三军军服,高擎旗帜,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徒步方队最前面,引领受阅大军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向国人展示人民军队的形象与风采,向世界展示新时代大国的自信与从容。
仪仗方队第4排第14名、穿海军军服的小伙子精神抖擞,满脸自豪,他就是王聪,职业学院2017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参加完阅兵仪式,王聪在朋友圈写道:“有人问:‘你人生中走过最长的路是多远?’我的回答是:‘96米,128步,我走了209天。’亲爱的祖国,伟大的党,英雄的人民,请检阅!”
由于部队有规定,记者没能联系到王聪本人。10月9日,记者在王聪家中见到了他在铁运处工作的母亲郭俊霞,随后,又通过电话联系到了王聪在职业学院时的同学和老师。
一颗火种,得以燃烧
“王聪身高1.86米,是我们班最高的男生。”王聪在职业学院学习时的同学韩龙腾说。
“我们第一次开班会,为了活跃气氛,我邀请同学表演节目。王聪第一个举手,唱了一首《打靶归来》。当时,我就觉得他看起来特别英气。”王聪上学时的班主任王超回忆道。
王聪的父亲王东升退伍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一员。1991年,王东升转业到铁运处公安段工作,随后,与工友郭俊霞相爱并结婚。“王聪很小的时候,他爸就经常给他讲自己参军的事。王聪特别喜欢看他爸当兵时的照片。王聪爱唱的那些红歌,好多都是他爸教他唱的。有时候来了兴致,他爸还会给我们示范踢正步。”郭俊霞说。
父亲对王聪的影响很大,那些红歌、正步,就像一颗火种,深深埋在了王聪的心里。
“王聪学习成绩不错,为人正直、热心。大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王超说。
2017年,王聪从职业学院毕业。2018年年初,王聪与父母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看完升旗仪式后,王聪感到特别震撼。自那一刻起,王聪心中的火种被点燃了。
从北京回来后,他报名入伍。为了能顺利当兵,体重100多公斤的王聪用了2个月时间减掉15公斤,最终通过了审查。
去年,经过层层筛选,王聪光荣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一员。
一颗红心,献给祖国
“今年4月初,我接到孩子的电话,说自己就要进阅兵村接受训练了,要我们一定保密。”郭俊霞说。
接下来的几个月,郭俊霞只能从仅有的几通电话中了解孩子的情况。“他在阅兵村打的第一通电话让我既牵挂又骄傲。他说老兵们都说了,参加一次重大活动,会落下很多毛病。但他说他不怕,哪怕把腿踢折,也愿意。”郭俊霞说。
训练中,王聪因表现优异被抽调参加“一带一路”礼兵接机工作。4月下旬的北京,风雨交加,王聪的衣服湿透了,睁不开眼睛,但身姿依然挺拔。7天接待82场,小伙子完美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展示了大国军威。
进入6月,骄阳似火。“我知道夏天训练肯定很辛苦,但孩子从来没跟我诉过苦、喊过累。他说训练时自己的衣服从来没有干过,每次训练完靴子里都能倒出水,脚底也长出了厚厚的茧子。我问他能不能坚持,他每次都笑着说他能行。”郭俊霞说。
阅兵仪式结束后,王聪回到原部队,把自己参训的相关物品寄回家中。在王聪家,记者见到了他参加阅兵时穿的皮靴。皮靴比一般靴子要沉很多,靴底钉了一块木板,鞋跟上有很多磨损的痕迹。这还是王聪进入阅兵村训练以来,保存最完好的一双皮靴。入伍以来,他穿坏了7双皮靴。
阅兵仪式当天,郭俊霞与丈夫一早便守在电视机前。看到电视机上一闪而过的王聪,他俩都不敢认。“瘦了,比原先瘦多了。不过,精气神儿跟以前不一样了,更有军人的样子了。”郭俊霞笑着对丈夫说。
阅兵仪式结束后,郭俊霞和丈夫一起去看儿子。匆匆一面,王聪便离开了,因为下午还要执行任务。王聪还告诉父母,回到原部队后,他作为参加过阅兵仪式的军人,会接受更多的任务。
【原载《中国平煤神马报》周末版2019年10月1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