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施教凸显特色
本报讯(记者王燕)8月12日,一矿参加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的70名职工在职业学院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尼龙化工公司参观学习。
接下来的一周内,他们还将到尼龙科技公司、帘子布发展公司、氯碱发展公司、联合盐化公司,深入了解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这是职业学院对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后开展的首次实习活动。
该学院的教学计划显示,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为期一年,其中有4个月的实习课程。在实习课程中,转岗职工将陆续走进多家化工企业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这些企业的文化氛围,了解工艺流程,掌握先进生产技术。
“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在传授技能,精准施教,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该学院党委书记毕晓阳说。
据悉,为推进集团人力资源十年规划和“万名矿工大转岗”步伐,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班于6月18日在该学院开班,共有来自一矿、二矿、四矿、五矿、六矿和天力公司等6家单位的363名职工参加培训。培训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培训课程主要有化工工艺、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环境保护概论等理论知识,以及过滤、萃取、蒸发等实操技能。
为确保培训效果,该学院制定了科学的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配备,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操作技能和进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职工管理上,该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实行一天四点名、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结束综合考,并把职工的考勤情况和考试情况及时反馈给职工所在单位。
为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7月30日,该学院成立了集团转岗职工培训临时党支部。
在该党支部成立当天,毕晓阳带领该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并给党员们讲了第一堂党课。
在紧张的培训学习中,转岗职工难免会出现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培训效果。
为此,该学院全力做好转岗职工的思想工作,要求各班班主任通过定期开班会的形式向转岗职工讲形势,帮助他们坚定信心;跟班听课,了解每名转岗职工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转岗职工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积极与转岗职工的单位沟通,了解转岗职工的家庭和生活情况。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转岗职工的思想问题。
一技在手转岗无忧
本报讯(记者王燕)赵铜岭最近很忙,忙着四处作报告,把自己近些年的奋斗故事讲给大家听。
作为转岗职工典型,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是赵铜岭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赵铜岭今年43岁,是集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岗职工奋斗故事报告团成员里年纪最大的成员。他换了2次工作,又转了2次岗,目前是尼龙化工公司化工三厂3#己二胺工艺二班一名普通操作工。
1999年,赵铜岭大学毕业后进入原新峰矿务局工作。后来,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工资发不下来,赵铜岭无奈换了工作,到禹州市第一电缆有限公司上班。
2004年,新峰矿务局更名为平禹六矿,经济形势逐渐好转,赵铜岭回到原单位上班,并服从安排转岗到服务队。没干几年,平禹六矿关停,赵铜岭再次失业,当起了保安。
2017年3月,集团对关停企业员工进行转岗分流。考虑到大学时学的是硅酸盐工艺专业,赵铜岭报考了尼龙化工公司,最终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操作工。
虽然通过了考试,但是想到要从事自己不熟悉的工作,赵铜岭感到有些不安。直到去尼龙化工公司报道时,他才得知,集团为他们转岗职工安排了一系列培训。
2017年4月至7月,包括赵铜岭在内的106名转岗到尼龙化工公司的职工在职业学院工贸校区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每个工种一个班,授课人员由尼龙化工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职业学院相关专业老师组成,授课方式是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授课内容以化工原理、规章制度、化工基础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主。
一次午休时间,赵铜岭在一间空教室里用粉笔在黑板上默写知识点。一位职业学院的老师看到后,热情地给他讲记忆方法。后来,两个人成了朋友,直到现在还时常联系。
“在学校的那3个月是我过得最充实的3个月,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知识。”回想起培训时的日子,赵铜岭感慨地说,“当时我已经41岁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手把手教我操作,督促我学习技能。那3个月的学习让我迅速掌握了新技能,适应了新岗位。”
如今,赵铜岭早已胜任了新岗位,因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
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赵铜岭坦言:“只要有技术、有干劲,咱煤矿工人到哪里都能闪光!”
换一种方式续写人生
本报讯(记者王燕)8月13日晚上,王朝位一边辅导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做作业,一边翻开笔记本复习管路拆装实操课的内容。能再次回到母校学习,王朝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王朝位属于“煤二代”,其父亲曾在六矿工作。高中毕业后,王朝位听父亲的建议报考了职业学院。2003年,王朝位从职业学院毕业,来到四矿成为了一名掘进工。在煤矿采掘一线工作很辛苦,但王朝位从没有抱怨过,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其他技能,只能像父亲一样当一辈子矿工。
2016年,集团经济形势下滑,职工工资受到影响。因生活压力大,王朝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和妻子一起做起了小吃生意。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两个人每天起早贪黑干活,非常辛苦。王朝位开始怀念在单位上班的日子。
今年上半年,王朝位听说集团推进“万名矿工大转岗”,并对转岗职工进行培训,便主动报了名。
6月18日,王朝位与来自集团其他单位的362名职工一起在职业学院参加了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心中百感交集。
“选择转岗就是选择一切从零开始,我相信只要努力,人生会更精彩。”王朝位说。
与王朝位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六矿职工李艳伟。她是集团首批煤矿转岗职工集中培训班中为数不多的女职工。她坦言,报名参加转岗培训班就是想让自己换一种方式续写人生。
李艳伟在六矿服务一队工作了15年,如今是一名班长。当得知班长要转岗的消息时,班中的成员无不惊讶。有人劝李艳伟:“你年纪不小了,还是班长,现在转岗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还有人劝她:“转岗要先学技能,都是男的报名转岗,你一个女的费那劲干啥?”可李艳伟认为,学习新技能不分年龄,也与性别无关。
对于李艳伟的选择,她的家人非常支持。李艳伟的丈夫帮她分析了化工行业的形势,鼓励她认真学习,掌握一项过硬的技术。她的女儿知道后,表示要和妈妈一起努力,争做“三好学生”。如今,已经开学近两个月了,李艳伟的学习热情依然很高。
“我最喜欢化工工艺这门课,很有意思,每次上课就像是进入到全新的世界。”李艳伟说。
8月13日,李艳伟所在班在职业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帘子布发展公司。该公司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尼龙66浸胶帘子布生产线给李艳伟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相信,只要好好学技能,未来一定能胜任新岗位。”李艳伟说。
【原载《中国平煤神马报》周末版2019年8月1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