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 赵作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建设创新型高校,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高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新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许多是照搬苏联的专业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弊端仍存在不少,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片面教育;“一刀切”式的要求,“一锅煮”式的灌输,“一把尺”式的衡量,忽视了学生的潜质开发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传统高等教育只注重专业教育,即“一条腿走路”,显然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我校在强化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开展了系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将非专业素质教育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地、进学分,是“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在我们创制的《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课时比接近1︰1,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学分比达到6︰4;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推行互动式、实战式教学方法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法;规范开设《创新教育与训练》课程,进行大量的创新案例教育,系统进行创新实训与拓展;邀请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针对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潜质和志向的学生举办各种实验班,按拔尖创新人才方向进行培养等等,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我们愿与更多高校一道,为培养创新人才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