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立德树人陶铸英才
2011年06月03日 作者:薛进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南开大学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多来,学校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大力实施“校园文化立德树人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引领正确方向上下功夫。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了“学生理论研究立项资助制度”,支持学生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习会等一大批理论学习社团,牵头举办了4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理论研讨活动。作为较早的高校德育主题网站之一,南开“觉悟网”倡导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思政园地”、“文明道德”、“红色影视”等栏目深得学生喜爱,累计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这些措施有利于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延续南开历史文化传统,在突出“公能”特色上下功夫。我校努力从南开的百年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重视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和爱国主义传统熏陶学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鸣校钟、唱校歌、讲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周恩来班”、“周恩来奖学金”是南开学子心目中的崇高荣誉,周恩来总理塑像、西南联大纪念碑等人文景观,是爱国爱校教育的生动教材。所有这些,激励学生弘扬南开精神,努力成为公能相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在推进主题创新上下功夫。学校注重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组织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润物无声的滋养和影响。多年来,南开学子在一系列重大事件面前,总是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近年来,涌现出全校合力救助患白血病的新疆哈萨克族学生阿依努尔、信息学院硕士生陈永刚跳入冰湖勇救落水老人等感人事迹,赢得社会各界的赞扬。
1.实现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文理并重”是南开学科发展的特色,也构成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气质。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文化”、“天文学概论”等精品公共选修课,创办“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联合讲堂,以及举办各种文理交叉的学术研讨、文化沙龙,使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人格气质修养在文化融合中提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实现了内在统一,形成了多层次的素质教育体系。
2.实现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统一。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在汲取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感受现代文化魅力。举办《牡丹亭》等传统经典剧目演出和“中华诵”经典诗歌朗诵会,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举办学生艺术团专场演出,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每年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新年音乐会等都已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品牌。话剧《周恩来在南开》、《我的西南联大》的上演,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历史与发展目标的认同。外语节、企业文化节、哲学文化周等实现了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则为学生锻炼能力、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使学生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1.着力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坚持了10余年的“南开名人讲座”为繁荣学术文化做出了贡献,千余场“周末论坛”、“周末乐坛”、“周末影坛”构成了靓丽的“南开文化周末”。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设立的“本科生创新百项工程”、为促进运动健身而举办的“校长杯”系列体育竞赛、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而推出的“心理文化节”等,都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精品项目,成为南开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能动性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南开现有各类学生社团115个,南开学生合唱团就是其中一员,曾多次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合唱比赛的舞台。不久前,学生合唱团受国家汉办指派,赴俄罗斯和西班牙参加“汉语年”访问演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此外,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月、宿舍文化节、传媒文化节等各种活动,也成为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
3.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发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学部和艺术教育指导中心的各自优势,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同时,师德和学风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等,都成为优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了有特色、高水平的育人环境。
今后,南开大学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文化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