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及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河南省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4月8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副校长杨立峰出席会议,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院部和技师学院负责人、学工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参会。会议由就业处负责人刘新文主持。

会议现场

副校长杨立峰作讲话
会上,尼龙化工学院院长吴济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赵敏、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班辅导员门兆杰三位同志分别围绕访企拓岗、招聘组织和实施、困难群体帮扶等主题做交流发言。
杨立峰作讲话,就学校202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时结合毕业生规模、市场环境、市场结构、毕业生求职心态等多维度分析了就业形势及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千方百计稳岗拓企,着力拓宽就业渠道。一要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抓住政策性岗位扩招带来的红利,做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政策宣讲,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乡村基层、西部边疆、军营建功立业,彰显平职学子担当精神。同时,要统筹做好各类考试与就业有序衔接,特别专升本考试刚刚结束,对不理想没把握和“未上岸”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尽快求职择业、尽快就业;二要深入拓展市场性岗位。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校院两级访企拓岗“两个100”等要求的同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丰富访企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通过校院两级进企业、学生顶岗实习进企业、家校联动进企业,提升访企实效性、拓岗精准性。500人以下的院部走访企业不少于20家,500人以上的院部走访企业不少于30家。校院两级拓展提供的有效实习就业岗位要满足本单位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需要。三要打造精准供需对接平台。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功能,发挥平台的指挥调度功能,招聘活动要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开展“百企万岗进校园”活动,结合毕业生专业、求职意向等,高频次组织精准化的招聘活动,精准提供岗位信息;二是做深做细指导服务,着力提升育人实效。学校的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质量的“晴雨表”,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服务的“晴雨表”,要着力提升育人实效。一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要从大一入校就开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二要实施指导队伍素质提升行动。积极组织动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师资培训,暑期组织有关专家来校对我校的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还要进行专题培训。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专兼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三是用心用情重点帮扶,着力健全帮扶体系。要主动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一要精准摸排重点群体底数。各院部按照“一对一”帮扶的机制建立重点群体帮扶责任制,摸清人员底数,明确帮扶人员,按照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四清”要求建立帮扶档案。二要多方联动发挥聚合效力。坚持全员参与,开展物质帮助、情感支持、精神激励等多元化就业帮扶,就业处联合各院部积极开展困难群体毕业生走访活动,推动老师、用人单位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把困难群体的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到学生卡上、把心理疏导说到学生及家长的心坎上、把岗位送到学生的手心上。三要落实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任务。提高毕业生的参与度和培训成效,加强与人社、残联等部门联系,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持续举办就业公益帮扶活动,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四是抓紧抓实监测评价,着力实现动态优化。一要规范做好毕业生去向登记。要全面落实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将其作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指导毕业生(含结业生)在离校前及时自主登记并确认个人毕业去向信息。二要严格就业数据核查。要严格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认真落实“周报”制度,严格落实“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和违规处理办法,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院部和相关人员,依规依纪追责问责。三要强化招就贯通、培育融通联动机制。彻底扭转前端招生、中端培养、末端就业的单线思维。推动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改革。五是更强配置更实举措,着力提升工作水平。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全员促就业的工作责任制,各院部也要成立本单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各部门通力合作,严格落实。二要加大政策保障。持续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院部设置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就业。三要加强就业宣传。用活微信公众号、抖音、就业处官网等宣传平台,用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毕业生生源信息汇编》,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进班级、进课堂、进企业。
会后,与会人员到学校升旗广场参加了学校举办的2024年实习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
(供稿/就业处 图片/李雨晴 撰稿/刘亚楠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