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工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着力推进思想引领、红色铸魂、智慧党建“三大工程”,聚焦重点、学深悟透、创新模式、确保实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师生政治素养。
一、实施思想引领工程求真理、悟原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自觉
学史明理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基本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弄明白这些道理,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至关重要。
学校实施“思想引领”工程,把学习领会思想贯穿始终,通过“读经典、讲党史、研思想”,在党史学习中求真理、悟原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读经典 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党委组织“跟着习近平学马克思经典著作”主题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到的5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哥达纲领批判》,全体师生每月开展读书分享会。
在“跟着习近平学马克思经典著作”主题活动中,学校全体党委委员和部分师生代表接力诵读《共产党宣言》,用声音传承红色经典,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视频《诵读经典 品味真理的味道》上传至学校官微和视频号,累计点击量达十万人次。
讲党史 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救国、探索建国、改革兴国、小康强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校通过举办党史讲坛,引导师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每月举办一次“名家讲坛”,邀请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党史界学者讲授峥嵘岁月中的党史知识。
“教师讲坛”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专业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每位教师每个月为所联系的党总支上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建设三堂全国职业院校“名师讲党史”示范课堂,包括教育部首届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得者许倪倪老师的《平江起义——红旗漫卷湘鄂边》、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罗珍老师的《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全国微电影展示特等奖指导老师李秀娟的《十八洞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研思想 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切实下好“学深悟透”这一盘棋,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以及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真学真用、活学活用。学校连续6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性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围绕一定选题,由学生组建团队,从选题原因、研究现状、研究成果、问题对策、收获体会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湖南省教育厅连续5年举办的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学校学生获得四次一等奖。
二、推进红色铸魂工程固根基、铸灵魂 坚持传承党的精神血脉,提升政治信仰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学校坚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打造活动品牌,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在传播红色文化中厚植理论认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担当时代使命。
红色文化研修,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强化家国情怀
学校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湖南党史陈列馆等地建立17个实践教学基地,将党史教育与实践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红色文化专题研修。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彭德怀故居等地开展“我和我的祖国”——让爱国成为青春最亮的底色系列专题实践研修,让学生在参与微宣讲、志愿讲解、实地调研等活动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秋收会议旧址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湖湘红色文化中理解革命道路、感悟革命精神。在嘉兴南湖、橘子洲头、岳麓书院、新民学会等地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初心如磐向未来”系列研修,追寻湖南共产党人的足迹,感受革命精神、感悟革命初心。
创新资源平台建设,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厚植理论认识
学校在图书馆建设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该馆以“传承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集收藏、阅读、教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基地。
专题馆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打造“一墙”——文化墙、“三区”——图书收藏区、学习阅读区、影音体验区、“一室”——“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体验室。以160位湖南共产党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时期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为主线,以革命初心、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为脉络逐步展开,沉浸式、立体化呈现党史画卷。
专题馆收藏了党史专家、教授赠送的珍贵书籍,以及师生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相关旧书,总量达3万余册,整理了5000多个红色影视剧作和专题纪录片等电子资源,收录160位湖南革命人物生平、事迹等史事资料,并以湖南电子地图的形式呈现。
学校依托专题馆开发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包括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道路、革命文化等专题,可实现沉浸式教学、VR情境式教学、互动教学。专题馆建设既为学校各党总支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平台,也是一个对外交流基地,现已面向校外承接党史专题培训2.1万人次。
红色故事宣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担当时代使命
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红色精神育新人,不断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品牌,引导学生在红色故事宣讲中担当使命。
开展“我心目中的革命人物”微宣讲,师生团队通过“讲一个故事、访一位党史专家、找寻一本图书、撰写一份微剧本”等环节,利用假期前往宁乡刘少奇故居、湘潭乌石镇彭德怀故居、桑植洪家关贺龙故居等26个纪念场馆,通过“听场馆解说、访伟人后辈、找图书资料、寻影音资源”,深入纪念场馆和革命人物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追随革命人物足迹,追忆革命人物初心,挖掘革命人物故事。拍摄的系列微宣讲视频,作为重要教学资源,珍藏于学校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同学们还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组建宣讲小分队到小学、养老院、社区等地,开展“红色故事青春开讲”活动,在自觉服务社会中传承红色基因。
三、依托智慧+党建工程强觉悟、讲政治,坚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培育政治情感
学校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发挥智慧VR融媒体、小视频、H5、数字报刊、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实施“智慧+党建”工程,为学习党史找到更“潮”的打开方式,把党史传送到“指尖”,传达到“耳边”,让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百年党史学习深入人心,培育政治情感。
指尖上的微党课 学习教育走细走深
在学校官微推出“学习党史正当时”专栏,共包括“学习新思想 经典诵读接力”“微党课”“微知识”三个栏目,“学习新思想 经典诵读接力”上传的是师生诵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音频;微党课栏目上传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原创党课学习视频;党史天天学微知识则是向全校师生每日推送党史知识。
行动中的青春直播,学习教育走新走实
组织“百年情怀 青春表达”青春直播活动,以青春的视角讲述革命故事。组织同学持续在第一师范、清水塘、爱晚亭、岳麓书院、新民学会、橘子洲六个地点开展“峥嵘岁月今朝走、重走伟人青春之路”直播,以青春的力量传承革命文化。
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学习教育走深走心
学校建设党史学习VR教学资源,充分利用VR重建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运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学习体验,打破传统体验式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和空间局限,真实再现红色革命场景,让师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融入重现的历史中,在虚拟世界中感受战争洗礼,深切感受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与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通过虚拟仿真这一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红色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参与度,推进信息技术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融合,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