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全文】 [主持人]:网友大家上午好!日前,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联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推出“党建设关键词”网上调查。栏目推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近3万名网友参与互动。在栏目当中,网友就10年来自己最关注的党建关键词点击投票,并就十八大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意见看法。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戴焰军教授结合此次调查解读十八大“党建关键词”,就思想理论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两大方面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网友踊跃提问。访谈开始之前,请戴主任跟网友打个招呼。
[戴焰军]: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这次调查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很多网友朋友们参与了这个关键词的投票,您如何来看目前网友朋友们的投票结果,您觉得网友朋友最为关注的前十五位党建关键词有什么特点?
[戴焰军]:首先这么多人积极踊跃地参加投票,说明大家很关心。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前面的词,看得出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这些词,像“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执政能力”,都是关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关乎我们在进一步经济社会发展中方向性的、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再一个,属于重大的理论问题,像科学发展,实际上既是一个重大战略方针,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带有指导性的高层次的理论体系。所以,也可见大家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关注度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些,是属于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像我看到的这些关键词里,比如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三公治理的问题,乃至道德层面的“八荣八耻”这些问题,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规范,跟老百姓的利益关系比较密切,是这样一些词,大家比较关心。
还有一些,包括党的先进性问题、干部制度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关系党自身建设发展的方向及建设的重点等等问题。可见,老百姓对于我们执政党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大家都很关心党,希望把党建设得更好,才会对党自身建设的重点问题有这么高的关注度。
[主持人]:没错,关心党也是关心老百姓的自身生活。我们常说理论都是实践的先导,十六大以来取得了不少理论创新的成就,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些词是受到网友朋友们的关注,并且在排名比较靠前的,您作为党建专家,怎么看待理论创新?
[戴焰军]: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的党,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党,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面临一个问题,怎么保证理论的正确性。你把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理论一旦出了问题,党可能就会犯全局性的错误。要保证理论不出问题,就要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自身的理论创新,让理论本身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实践的需要。所以,对我们党来讲,理论创新就是一个大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我们每次讲党的建设,有一条,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而理论创新本身是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了。
[主持人]:在我们设置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份调查当中,像牢固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和增强额党性修养,这两个选项也是非常靠前的。确实像网友朋友关注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十分重要,您怎么看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价值引导和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方面所做的努力,未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戴焰军]: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性修养,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跟我们党员干部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直接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目的就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当然作为一个执政党,你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党性观念以及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党执政的绩效是非常重要的,对党执政过程中能不能更好地贯彻它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关注这些问题,也是很自然的。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中央非常重视,采取了很多具体举措,比如全党的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政党。实际上,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学习,通过创先争优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党员的党性,增强干部的党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党整体面临的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应对这些考验和危险的需求来做工作的。
当然,弘扬革命传统、增强党性、筑牢思想防线这方面,我们可能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党员干部教育的规律,通过研究规律,来探索怎么样去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教育,切实更好地去达到我们的目的。再一个就是制度,我们的教育要形成长效机制,要形成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干部不仅在开展的一些特定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日常工作中,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去更多更好地接受教育。还有,重视实践中的教育。比如创先争优,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党员在实际争当优秀党员的过程中,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教育,实效性会更强。总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常说一句话,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必然要求。在我们调查当中,党组织学习制度化、避免流于形式、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提升学习能力”两个选项都是有关这方面的,网友也给予了关注。您认为,十八大以后,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方面,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戴焰军]:学习型政党,这些年我们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的。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全面阐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后,全党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在各个层面,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比如说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习的组织形式方面、学习的内容方面、怎么给学习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怎么去考核评价学习的效果,这些年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都有很多非常好的做法和经验,而且也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应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层面,这项工作对于推进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的。
学习型政党,这些年我们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的。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全面阐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后,全党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在各个层面,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比如说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习的组织形式方面、学习的内容方面、怎么给学习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怎么去考核评价学习的效果,这些年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都有很多非常好的做法和经验,而且也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应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层面,这项工作对于推进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的。
再一个是从制度层面,比如考核、评估、检验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我们老在讲学习制度,我总在想,这个学习制度可能不能把它仅仅限制在一个学习制度的范围内,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用,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这种学习的考核评价可能要跟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再一个,要引导党员去学习,要推进学习,要跟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我们人才的使用,干部的选拔、任用,可能跟干部的学习本身也需要结合起来,因为它是带有导向性的,有了导向,干部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当然不是为了当干部、当领导去学习,但是制定制度和政策时,要明确这方面的导向。
我们作为一个执政党,不仅在党内,可能在全社会要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大家热爱学习、提倡学习的好的社会氛围,这对推进党内的学习和社会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相对浮躁的时代,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的问题,可能大家更关心的还是理论学习。有不少网友在调查里投了“加强理论说服力、感召力,避免空洞说教”选项。近年来,不少理论通俗读物的出版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您怎么看待理论大众化这样一个命题,今后在这方面还应当做哪些工作?
[戴焰军]:理论大众化的确是目前我们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刚才说了,理论创新,从高层次上发展很快,近些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但是如何使理论进一步大众化,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体验这些理论、遵循这些理论,在我们工作中生活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理论怎么样让老百姓更好地接受?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是最关键的。一个是理论要能够让老百姓理解,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老百姓能够理解的大众化的语言来表现它。革命战争年代,很简单的,打土豪、分田地,他是非常懂的,但是如果你要讲社会价值学说他是不懂的。所以如何使理论更容易为老百姓所理解,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做的很重要的方面。再一个,如何使我们要阐述的理论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跟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明确的理论让老百姓很能理解,但是跟老百姓实际生活、跟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跟老百姓的利益离得很远,他也不关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些理论,本身的确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像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当然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管是利益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方式,三个代表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都是跟老百姓有关联的。
但是如何在实践中把理论具体化,在具体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跟老百姓最关注的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央领导层这些年来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六个为什么、理论热点面对面,组织了很多专家、理论家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可能是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功夫解决问题。因为理论只有为大家掌握了,才能体现它的实际意义,才能体现它的力量。毛泽东讲的再好的理论,你把它束之高阁,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避免跟老百姓实际利益、实际的需要,跟老百姓实际问题不挂钩、不贴边的说教,可能要尽量避免这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做得不好的话,不光理论很难为老百姓所接受,它还会损害理论本身的力量,影响理论本身的力量,大家都不关心的话,理论就没有什么力量了。
[主持人]:确实,党再高的理论,如果不贴近百姓、不服务于百姓,都是无用的,也只是空口的说词。
[戴焰军]:高层的理论,本身就是讲的老百姓的问题,但是它是一个理论体系,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它具体化。你不具体化,用理论表述的体系的办法,直接拿给老百姓,可能老百姓有些就不是很理解。
[主持人]:在我们的10年党建调查里,“执政能力”排在第二位。执政能力的提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网友问,在这方面我们党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提升执政能力还有哪些改进之处,怎样才能实现科学执政的目标?
[戴焰军]:执政能力我们把它叫做党的根本建设,十七大把它定位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它实际上是综合性的东西,就是一个党在执政过程中,总体的能力体现。从能力本身来看,从全党的角度,它包括了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根本制度等等基本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党来讲,是影响你这个党整体能力的东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具体到实际中,涉及到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体的能力,实际上是这两个方面的一种统一,一种结合。这些年来,我们在执政能力方面,实际上,推进党的建设本身哪个方面都跟执政能力相关,你解决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问题、提高干部素质的问题,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问题,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问题、以党的理论方面的创新、制度方面的健全完善,实际上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总体上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可能也就是从这么几个方面,我们同时也都需要进一步努力,不管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是去年的七一讲话,还是最近胡锦涛的“7·23”讲话,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时本身也都是对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要求,比如他提出来,我们面临着四个考验,长期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外部环境变化的考验,这些考验了我们什么?这些考验讲的都是外部的东西,就是考验我们的条件。但它实际上对我们的考验,恐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考验我们的能力,我们有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新条件下新问题的能力。这个危险本质上也是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提出党的建设的要求,本身就包含着如何通过各方面的建设,来强化或者增强党的整体上能力的要求。
当然,你要具体说到能力,比如说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对各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来讲,它的确有一个个人能力的问题,不管是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还是我们在目前新条件下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处理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推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等等方面,的确都有在实践中增强具体能力的问题。比如现在在实践中,为什么有些地方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效果比较好?而有些地方在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利益协调、社会管理、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总是处理得不是那么很好。实际上,它与地方党组织和地方领导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这些方面是很具体的能力的要求了。
[主持人]:咱们在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当中,“严守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这个选项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在您看来,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既保护好各级党组织不断改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又确保全党在大政方针上保持统一呢?
[戴焰军]:党自身的统一团结是实现党的重要目标的前提条件,我们如果没有党自身的团结统一,就很难应对我们面临的很多复杂局面,很难完成党所面临的任务。我们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在工作中,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刚才谈到的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个民主集中制可能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东西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按照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解释,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就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它的一种统一和结合。为什么讲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呢?集中这个东西是个普遍要求,是带有通性的。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构成一个组织,必须讲集中,不讲集中就乱套了,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世界上没有不讲集中的组织,这是找不到一个特例的。不讲集中就构不成一个组织,我们都知道。所以,集中是带有通性的东西,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是,怎么去实行集中?
所谓民主集中制,实际上就是民主的集中制,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实行集中。这里面肯定要解决好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真正的集中。因为集中可以有各种集中,有专制的集中,有独裁的集中,有一个人说了算的集中。那么民主的集中,可能关键是我们要有很好的程序,很完善的制度,保证能够在充分的体现党员各方面的意见基础上,体现党员民主权利的基础之上,最终来实现一种集中。所以我们讲的是民主集中,这就是我们推进党内民主要解决好的任务了。党内民主这几年来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些年我们在推进党内民主方面,不管是制度层面还是具体措施方面,都采取了很多具体的行动步骤。可能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是,我们怎么样使民主的程序更为完善,使民主整个推进过程中,或者在体现民主意愿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得更为充分、更为科学,使我们这个集中真正体现的是全党的意志,体现的是广大党员的意志,这个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来实现。
[主持人]:咱们都知道,党内民主包括了四个方面,比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网友朋友们对于民主决策是非常关注的,有一个选项是“推动民主决策,防止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这个选项得票率是比较高的。您怎样看待民主决策的价值和推进决策科学化的途径?
[戴焰军]:家关注民主决策,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在现实工作中,在有些地方,因为决策缺乏民主程序,个人说了算等等一些情况,也造成了很多问题,不管是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老百姓的实际利益的实现,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一个决策如果出了问题,它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大家关注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民主决策对于决策的意义,首先民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科学,因为它是两个概念了,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而科学是认识论的问题,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所以民主和科学并不是简单的可以划等号的。毫无疑问,民主体现的是更多人的意愿,体现的是更多人的意志和智慧。我想一个事能够集中更多人的智慧,让更多人来参与,总比一个人,比少数人看问题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所以,一般来讲,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总是比个人说了算相对来讲会更接近科学。有了民主的制度和氛围,即使决策出了问题,它更容易得到纠正,民主即使不是最好的决策机制,也是最好的纠错机制,你出了问题,大家有这样一个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氛围,更容易得到及时的纠正。
还有,民主决策所决策出来的问题,在现实贯彻中,比如民主决策形成的相应的方案、政策,在现实中贯彻起来更容易,因为你是通过民主决策的,这个决策过程本身大家都知情,大家都认可。所以你在贯彻过程中,相对的阻力更小一些。有些地方为什么党务公开以后反而很容易推进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也参与过这个决策,我也了解,所以贯彻过程中我也会赞成,反倒是有些暗箱操作的东西老百姓不了解,那拿到现实中,百姓的抵触情绪非常大。民主决策对于整个推进党内民主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民主决策就是党员的参与,党员参与本身对党员来讲,也是一种提高,也是一种锻炼。现在很多地方搞的咨询、质询、党员评议、网络上的交流等等,党员本身在参与其中,参与的过程中,他自己就是一种提高,他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他的规则意识会不断的增强,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主持人]: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务公开、党员权利保障上也做了不少工作,您认为咱们今后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党务公开来推动党的工作,通过保障党员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呢?
[戴焰军]:党务公开实际上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为民主首先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知情,所谓民主,就是让大家来决策,让大家来参与,让大家来主事,那么你首先得让大家知情。所以党务公开实际上就是让大家更多知情的一种渠道和措施。我们在基层也看到,很多的村、街道、社区都有公开栏,把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或者这一季度的工作,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公示出来,一方面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在保障党员的权利。权利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党员的主体地位的保障实际上是党内民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内民主是借用来的一个词,是从社会民主、国家民主、政治民主借用来的一个词,就它的本义来讲,党内民主就是党员主事了,重大问题要体现党员的地位和权利,所以党内民主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党员权利和地位的问题。
因此我们看,这几年来,在中央领导的讲话中、中央的决定中,都非常强调党员权利的保障,把它放在发展推进党内民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怎么样具体来保障党员的权利?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到实处,我觉得现在的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党员的权利,我们说无非就是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等等基本权利,这些权利要落到实处的话,可能需要我们一系列具体制度来保障。比如党员的选举权、党员的参与权,他怎么参与?他的知情权,通过什么途径来知?哪些该知,哪些不该知,这些东西必须有严格、具体、科学的制度来规定,他才能真正把这个东西落到实处。比如说参与,我们哪些问题是必须让党员参与的,他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途径来参与,如果有人没有保障党员的参与权,他应该负什么责任?他应该被追究什么样的责任?等等这些东西就要具体的制度。党员的一系列权利,我想都是这样。就这一点来讲,发展党内民主,特别是解决好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的确还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很大的功夫。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这个也是两面的,我们也需要从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下工夫。党员体现他的权利,也有自己认识的水平、也有自己行使权利的水平,有些权利他可以行使得很好,有些权利他会不会行使?不是说我们贬低党员,的确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任何问题我们都有一个过程,比如民主是个制度,制度贯彻中就要有规则意识。党员要在民主中体现自己的地位,你自己首先得有规则意识,比如少数服从多数,你是少数,就得服从多数,你没有规则意识,我就不服从,那不就打起来了?所以这些东西也要逐步地培养。这些东西,通过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的民主素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制度来保障党员权利,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实践、通过各方面来提高党员的素质,这两方面的结合,对推进党内民主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今天很高兴能够请到戴教授作客人民网,与大家讨论这么多"党建关键词"当中网友们比较关心的选项,咱们时间有限,可能就只能简短地浅谈到这里,还有很多深入的问题,期待这次十八大给我们新的引导方向。再次感谢戴教授作客人民网。感谢您的收看,请继续关注人民网解读“党建关键词”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