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追寻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开展了红旗渠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师生们沿着谷文昌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的路线,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感悟信仰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实效。
在谷文昌纪念馆,师生们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段段生动讲解,深入了解谷文昌同志在艰苦环境下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的感人事迹。学生们一致认为,通过参观活动,对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参观,不仅让学生们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走向了具体的历史实践,更让他们明白了,艰苦奋斗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的责任与担当。
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一根扁担两头挑,一颗红心暖万家” 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根根磨得发亮的扁担,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 “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 的扁担精神。这种从社会大课堂中获得的认知,是对思政小课堂内容的有力补充和升华。
在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师生们更是被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所折服。站在青年洞前,听着当年青年突击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凿山洞的故事,许多学生眼眶湿润,并表示触摸着冰冷的石壁才真正体会到了“精神可以创造奇迹”这句话的含义。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们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了具体的历史画面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奋斗意识。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学生们在参观学习中,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了思想的升华和品格的塑造。马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知行合一中提高立德树人实效,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付正大 撰稿/杨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