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了第五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聚焦于马克思党史类课程,主题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由经验丰富的付正大老师担任主备课人,旨在深入剖析历史,为学生呈现一堂生动且深刻的党史课,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备课会上,付正大老师首先阐述了本次课程主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全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这段历史的核心与灵魂。理解这一点,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付老师深入讲解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多方面表现。在倡导抗日统一战线方面,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从九一八事变后就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努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七七事变后,更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承担起建立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在战略指导上,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并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付老师特别提到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它科学地驳斥了“速胜论”,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其对战争阶段的准确预判以及强调民众力量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谈及敌后战场的贡献时,付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敌后的艰苦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尽管面临日军残酷的“三光”政策,根据地面积缩小、人口减少、兵力受损,但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战争威力,成为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坚力量。
为了让备课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付老师还精心挑选了许多典型案例。他讲述了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将士英勇作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极大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的事迹;提到了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气焰的过程。此外,像“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女投江”等英雄群体的壮举,以及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优秀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都将被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学院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讨论环节,纷纷就付老师的备课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有的老师建议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当下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有的老师提出,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中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理解,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付老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表示将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加以吸收和完善。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讨,更是一次对思政教育初心的重温。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思政教学,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主题的备课,学院希望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伟大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未来的教学中,付正大老师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备课为基础,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努力将这堂党史课讲得更加精彩,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孙尧 撰稿/张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