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充电正当时,特色赋能促发展。近期,学校暑期培训全面铺开,各院部立足学科特色与发展需求,创新推出系列亮点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更为新学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注入创新活力。
一、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观看思政课教学技能“大展示”活动
7月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03教室集中观看2025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展示”活动暨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第一期)。

本次活动依托线上直播平台有序开展,内容设置丰富多元、针对性强,全面涵盖了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时代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典型教学案例的深度展示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等多个关键方面。
培训中,来自全省多所高校的思政课骨干教师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不同思政课程的重点章节与难点内容,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现场教学展示。他们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既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体现了灵活的教学技巧,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观看过程中,与会教师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认真聆听每一位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与经验分享,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的教学思路以及值得借鉴的教学案例。大家时而低头沉思,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对比与反思;时而小声交流,就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交换看法。
培训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大家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了自身的教学思路,感受到了思政课教学的多样魅力,更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后,学院将继续把教师培训学习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学院也将结合实际,推动培训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引导教师将学到的先进经验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坚实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杨祁瑞 撰稿/张晓倩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
二、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教学能力比赛备赛专题讲座
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助力教师备战2025年教师课堂创新能力比赛,7月4日,艺术学院举办专题培训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教学能力比赛评审专家王瑞涛教授担任主讲,学院全体教师40人参加培训。

王瑞涛教授以"AI赋能教学创新——教学能力比赛备赛策略与资料规范"为主题,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入讲解。一是深入解读2025年教室课堂创新能力比赛新政策、新要求,重点分析了评审标准的变化趋势;二是系统讲解备赛策略,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详细阐述了选题定位、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反思改进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方法;三是全面指导资料规范化设计,从教学实施方案、教案、课件到视频录制,逐一讲解技术规范和制作技巧。
艺术学院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学院教师备战教学能力比赛提供了专业指导。希望全体教师以比赛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本次培训为学院暑期培训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艺术学院将组建教学比赛指导团队,开展一对一辅导,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供稿/艺术学院 摄影/许晓繁 撰稿/袁昊雷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
三、汽车工程学院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和应知应做研讨培训
7月2日,汽车工程学院在二楼会议室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和应知应做研讨培训。本次培训旨在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全体教师参加。

学院负责人表示,课堂教学规范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石,教师要明确应知应做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他鼓励教师们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入学习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积极思考如何将其有效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培训中,教学负责人领学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对成绩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成绩评定标准、成绩录入流程、成绩复核与申诉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解读,确保教师们准确把握管理办法的要求,维护教学评价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党总支副书记带领教师们共同学习《关于教师、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奖励办法》,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的指导意见时,他从实习单位选择、实习过程管理、实习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强调要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保障实习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此次研讨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为学院教师明确了教学规范与工作要求。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推动教师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筑牢根基。
(供稿/汽车工程学院 摄影 撰稿/杨勇辉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