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5月16日下午,学校在虚拟仿真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2025年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毕晓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负责人、教学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代表、骨干教师代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由副校长张立方主持。

会议现场

校党委书记毕晓阳出席会议并讲话

副校长张立方主持会议
会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负责人、校级“三寓三式”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组成员就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建设”及本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特色做法和成效做交流发言;课程思政办公室主任宣读《平职学院2025年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安排意见》;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宣读《思政课教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书》;思政课教师与教学院部交换“思政课教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代表就“学校主推、院部主责、课程主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及下一步各学院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做表态发言。

交流发言
毕晓阳讲话。他要求,做好学校2025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时代意义。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学校发展层面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将思政元素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统一。二是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存在问题。针对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融合程度不够深入、特色亮点不够突出问题,聚焦解决思想认知浮于表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两张皮”思政融合流于形式、特色打造乏善可陈问题,实现深度挖掘与品牌塑造相统一。三是把握关键问题,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要开展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搭建多元培训平台,组织教学技能竞赛,结合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资源,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他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重视结对共建工作,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升学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水平。
张立方在主持会议时要求,一要坚持价值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统一,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育人共同体。二要坚持深度挖掘与有机融合相统一,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三要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四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素养,以“锤炼师能”为抓手,以“涵养师德”为根本,综合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此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召开,为学校2025年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推动了思政教育在各专业的深度融合,确保课程思政落地生效走深走实。今后,学校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在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开创学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建设工作新局面。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杜顺山 撰稿/薛鸣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