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李超、朱金矿等两位同志荣获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23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刘阳、信熙卿、孙欢欢、王键、王雷雷、刘保福、王翔、王晓光等8位同志荣获学校2023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4年5月28日,学校举行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力量催人奋进。为更好推动形成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宣传部开辟榜样引领栏目,对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展播。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23年度劳动模范、学校2023年度劳动模范、安全培训中心李超的感人故事。
筚路蓝缕闯新路 迎难而上谱新篇
为支撑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展现培训作为
安全培训中心 李超

2023年,学校和集团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倍感自豪和荣幸,这是组织对我工作的充分认可,更是对我工作的鞭策激励。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和我并肩作战的,培训战线的全体同志们。我是2013年初到安培中心的,过去的十几年,我有幸见证了安培中心的快速发展:从成立之初年培训不足千人,创收不到20万元,到现在年培训超5万人次,创收4460多万元的新突破;从最初单一的安全培训到技能提升、等级认定、红色教育等多元综合发展的新局面;从在办公室坐等培训、到走入企业争取培训、再到企业主动要求培训的新常态。
一路走来,有犹豫,有徘徊,更有坚守和坚持,过程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的永恒财富。安培中心这个团队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更加彰显精诚团结,经历了挫折磨难,更加展现能做善为。

我清晰记得,2019年,学校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办学格局,首次将成教培训由“一翼”变为“一位”,足显学校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21年6月,组织安排我主持安培中心的工作,组织宣布的第一天,晚上我彻夜难眠,始终有个念头在我脑中萦绕,如何发挥“成教培训”的作用?用什么业绩去回应组织的信任?
决心好下,步子难迈。第二天一上班,我立即组织大家研究培训政策,捋清思路,寻找发力点,制定发展规划。我们当时面临第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就是培训系统关停,特种作业和危化培训受限。为尽快解决问题,我们克服疫情防控的阻力,通过各方关系,与省应急厅相关领导取得联系,递交资料、提供佐证、申请验收,连续67天,我们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准备资料,就是在送资料去往郑州的路上,最长的一次,我整整8天没有回家,工作的繁忙加上巨大的压力,那段时间,我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资料审核全部合格,系统最终重新开通,恢复培训。第一时间,我们编制了集团职教战线负责人通讯录,大家分区域包板块。我和同事们加班加点联系业务,每天都得打上百个电话,打到手机发热、关机,充上电接着打;说到口干舌燥、嗓子沙哑,喝口水、含上润喉片接着说。电话打得多了,个别单位难免有厌烦的情绪,上推下,下推上,一个单位就要联系四五个领导。电话打得多了,还怕遗漏、怕重复、怕忘记了沟通事项,就准备笔记本记录下时间、联系单位、沟通事项等内容,这样的笔记本我已经记了几十本。为了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我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到各单位,24小时随打随接,帮助各单位和学员解决各类培训问题。
经过全体培训人的不懈努力,2021年,全年培训20135人次,收入突破千万,达到2012.75万元,利润737.52万元。
就在我们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新的任务来了。2022年1月6日,新玉院长把我喊到办公室,拍着肩膀,语重心长的说,“去年一年,你们干的不错,学校也很满意,但受疫情影响,学校各项支出增多,我们要发挥培训创收短、平、快优势,继续自我加压,关键时候要顶得上去。”
集团内部培训需求接近饱和,收入、利润怎么大幅增加?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坏境,依靠培训提价增收,根本不现实。能行得通的,只能是开发新项目,开拓新市场,找来新客户。怎么办?形势逼人、任务催人,时间不等人。关键时刻不站出来、不顶上去,不就辜负了组织和同事的信任和期望。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我和大家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决心生生蹚出路来。
我开始带着大家梳理我市和省内其他地市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并分工包片。我们逐个工业园区找,挨个产业集聚区问,有的时候连企业的大门都进不去,为了跟门卫搞好关系,我们随身带着烟、饮料。大家把同学、朋友、亲戚等各种关系能用的都用上,联系上企业相关负责人,讲培训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重生产轻培训,没有培训费预算,经常跑几十家企业谈不下一个培训项目。失败的次数多了,难免会退缩、想放弃。但,我们想起校领导的深切期望和殷殷重托,我们继续鼓足勇气,保持干劲。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再试试”!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儿。不过,我知道,试下去不一定有机会,但不尝试就完全没可能。于是,我便咬紧牙关、硬着头皮继续下去。终于,在当年的5月16日下午,西峡县应急局联系我,委托我们给当地企业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我当时愣了几秒,然后赶紧答应对方,立即选聘高水平师资团队,针对企业实际制定培训方案。由于路程远,考虑安全问题,我开着车接送授课教师,一个培训班下来开车跑了12个来回4000多公里。培训结束西峡县应急局副局长李磊握着我的手说,咱们第一次合作,没想到你们这么认真负责,以前考试通过率连60%达不到,这次考试通过率竟然达到96%,太厉害了,以后有培训我就给你联系。我想,这应该就是领导常说的“品牌”的力量。“李老师,我们单位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给我们制定个培养方案吧。”“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培训,也交给你们吧。”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有培训就找平职学院安全培训中心”已经成为集团各单位和平顶山市周边工业园区的共识。
2022年,我们完成各类培训31968人次,收入2410.36万元,利润首次破千万,达到1095.56万元。
有了之前打下的基础,开始向新目标发力。2023年年初,学校提出向“培训10万人、创收1个亿”的目标迈进。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唯有笃行不怠。凡事皆有两面,随着培训业务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有时候一天就有七八个培训班同时开班、一周就有近20个培训班,带来了师资严重匮乏、培训场地不够、食宿无法安置等难题。为此,我带领同事先后到浙大城市学院、河南大学学习培训经验。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培训工作流程标准,实行“挂图作战”。很多时候,培训班说开就开,一天至少需要十几位授课老师,经常都要打几十个电话找老师。培训场地和食宿问题也是大问题。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培训班,总不能因为承载不了丢掉吧?在学校的整体协调下,把三个校区的培训资源全部用上。当仍不能满足需要时,我们就从地图上找宾馆,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一家一家现场考察,寻找会议室承载量及食宿都满足需求的酒店。老城区不行就找新城区,新城区也凑不够就到周边县城去找。截至目前,有37家宾馆酒店都给我们合作过。

2023年,我们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们的培训理念输出到各培训单位,把他们的安全生产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党员经费等挣到学校的财务账户上。承接了集团处室大量的业务培训;先后举办了全国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巡检技师集控技师培训班、省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技能培训班、省应急厅全省执法业务培训班;促成了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工匠学院在我校落户并开展培训;建成了河南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并通过发展中国家煤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拥有了洋学员,迈出了走向国际的步伐。
这一年,培训51167人次;创收4468.23万元,实现人均创收320万元;利润首次跨过两千万,达到2015.6万元。
看到这些成绩,想到学员说“这次培训没白来,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遇见培训过的学员,亲切的称呼李老师好;碰到同行和兄弟院校找熟人,联系我们交流工作经验时,我觉得所有吃的苦、受的累、作的难,都是值得的。因操劳白了大片头发,常年奔波脸晒得黝黑,经常被别人戏称长得像60后的80后;因压力大长期熬夜而落下一身毛病,不得不每天带着药盒子、变成了“药篓子”;因早出晚归,十几天跟孩子说不上一句话,因工作繁忙没时间看望年迈的母亲,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高瞻远瞩领前路,鼎力支持破万难。学校领导亲自为我们拉培训、跑政策,构建大培训格局,集中全校人、财、物大力支持培训工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金汤漾。学校各部门坚持全校“一盘棋”思想,联动协作、凝聚合力,共同助推培训提质增效。成绩的取得源于全体培训人的奋力拼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体培训人上下一条心,舍小家为培训,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迎难而上、冲锋在前。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2024年受集团经营形势影响,培训工作“危”与“机”同生,“时”与“势”共存。我将继续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勇”字为先,“干”字当头,“实”字为要,以“搏”的心态,“冲”的姿态,“拼”的状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供稿/安全培训中心 编审/马金 责编/宋婷婷 审核/李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