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细小但感人的事迹,送还一部捡到手机、为丢失的钱包寻找失主、同学们随手清洁校园……,在我们这个和谐的校园里,总有一些人,他们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孝老敬亲、奉献社会。他们以奉献为己任,因无私而快乐。
平职学院第三季度“十大好人好事”

1、义务奉献 党员为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当先锋,学院组织部带领我院党员开展了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7月1日上午,学院组织部组织了我院物业公司、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以及网络学院的党员在集团机关办公楼前开展了义务奉献活动。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特长,分别组织开展了医疗保健、计算机维修、政策法规宣传和招生咨询等服务活动。服务过程中,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健康义诊、招生咨询、政策咨询和计算机维修服务等100余人,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参与义务服务的党员干部通过真情实意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介绍,我院常年年坚持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活动,在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展现了平职学院党员的良好风貌。

2、倾情服务 不惧脏累
“阿姨,我的戒指掉下水道里了!”9月7日晚,住在学院9号公寓楼123房间的一名新生突然跑到值班管理员面前哭着说,“阿姨,那可是我奶奶送给我上大学的礼物,不能丢呀!”值班管理员一边安慰学生,一边立即给物业公司值班的管道维修工李现正打电话。接到电话后李现正很快赶到现场,跪在地上动手拆卸管道。30多分钟后,一枚小小的戒指被李现正找到了。这名同学兴奋地连声道谢。9月10日上午7点多,一个学生打来求助电话,说手机掉下水道里去了。值班的管道维修工曲振生师傅用了一个小时才把手机找到。幸运的是,下水道里没有积水,手机完好无损。10月13日晚上,主9号楼112宿舍一名同学的身份证不慎掉入厕所,被卡在管道里。还是曲振生师傅,脱掉上衣,将手臂伸入厕所管道里才把身份证取出来并冲洗干净。“这些都是小事儿,我们6240热线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同学们打来的求助电话。”

3、爱心助学 暖心服务
在2016年招录到我院的新生中,有一名来自安阳水冶的学生。高中期间,该生品学兼优,一直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早在今年的生源地宣传工作中,我们在该生所在学校了解到,该同学早年丧父,母亲双目失明,但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刻苦学习,并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和尊重。开学报到以后,学院监察处的4名同志始终对这名同学予以了积极关注,还与学院公寓中心进行了沟通,在生活上对他积极关心和帮助,在学习上经常交流鼓励和悉心指导。看到这名同学的困难,在监察处刘春生处长的带领下,监察处的4名同志积极捐款捐物,介绍勤工助学岗位,保证了该名同学在校的基本生活问题。在该名同学每一次和监察处的同志交谈后,饱含深情的鞠躬答谢中,更让监察处的同志们坚定了不放弃帮助每一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决心。

4、千里奔波 不忘初心
雷次明同学是我院电力工程学院201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2015年12月25日在深圳实习时突发脑膜炎被紧急送往医院。今年4月14日,我院师生募集两万多元并交给了雷次明的家人。由于其家境贫寒,后续治疗需要高额医疗费用。电力工程学院的领导始终牵挂着自己学生的病情。9月1日上午,电力工程学院院长郭宗跃及雷次明的辅导员和学院另外两名老师,驱车400多公里前往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塆塘村慰问了正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的雷次明同学。郭宗跃向雷次明的父母和塆塘村村支书详细了解了目前雷次明的病情与治疗情况,并代表学院全体老师送去了爱心慰问品。由于雷次明同学生病前已经完成全部课程,符合毕业条件,此次郭宗跃亲自将雷次明同学的毕业证交到他手中并鼓励他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雷次明及家人非常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并表示一定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回到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社会大家庭。

5、精打细算 一心为公
今年暑假期间,因办学需要,计算机实训楼5—6楼需重新改造,这两层一共有4个计算机实训室和4间办公室需要搬迁。因有电脑桌,机柜等的拆卸搬运和安装工作,搬迁前期,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联系了搬运公司和电脑公司,两家要价累计4万多元。为节省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该院王卫东、张会喜、王现君、孙博四位老师亲自动手进行搬迁,牺牲了暑假休息时间,克服了夏日难耐的高温,拆卸、搬运、组装的艰难和繁重体力劳动的考验,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衣服从早到晚就没干过。期间,他们给机房排强电、布线路过程中,他们边查阅电工书籍边干。整个工程做下来,四人全部受伤。王卫东手被划伤、张会喜腿被钉子划伤、王现君身上划破结痂7处,孙博背上被划了口子。搬迁过程中,需要拆装,他们成了木工,需要布电,他们成了电工,需要布网线等,他们成了网络工程师,需要搬运东西,他们就是搬运工,经过辛勤努力,他们累计搬运物品480趟,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6、救人急难 爱生如子
9月29日下午,我院2016级计算机软件工程学院一名学生在同学们搀扶下来到学院卫生所就诊。该生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满脸是汗。卫生所值班的王炳南大夫经过检查,确诊他患了多发性骨软骨瘤。马上采取措施给予初步治疗。待该生疼痛明显减轻后,卫生所的同志们一边给他的辅导员打电话,一边建议他及时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因这位同学不愿给家庭增加负担,不愿告诉父母实情,也不愿去医院就诊。卫生所负责人陈红霞和该同学辅导员一直进行劝导,并和其家长取得联系,督促该生马上动手术,越快越好。9月30日,陈红霞放心不下,一共打了四个电话,不断催促该同学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情,不要拖延。终于在10月8日,陈红霞又一次电话回访时,该同学告知已在7号刚刚动了手术,病情已经缓解,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就可以来学校上学。目前,该同学已回校上课,并专程到卫生所对救治他的医务人员表示了衷心感谢。

7、一米阳光 播撒爱心
“你们一来,我们就很开心,不用再带东西过来了。就是和我们聊聊天,有你们陪着我们就很高兴。热热闹闹的老人也高兴。也不会让老人感觉到太孤单。”9月25日,当看到学院“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又来到时,北渡镇凤兰敬老院的负责人一个劲地说到。“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是我院学生志愿服务队十大志愿服务品牌之一,每个月都要组织去一次敬老院开展敬老助老服务,同学们除了给老人们带去慰问品,还帮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用真挚的情感让老人感觉到温暖,用他们的一份爱心力量,为老人带来快乐,让老人开心好长时间。服务队的一位成员说到,虽然我们提供的服务微不足道,但拉近了老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通过探望和问候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快乐,尤其是在看到老人一个一个笑容张开的时候,我们感觉真是比天上的太阳都能温暖人心。

8、暖心服务 友爱互助
9月6日—8日,每个走进学院报到的新生以及家长,都受到了佩戴统一标志的志愿者们热情相迎。在市长途汽车站、客运中心站和火车站新生接站点,学院30余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分别接待来自省内外的新同学。火车站接站点更做到全天24小时提供接站服务。各报到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200余人。各院部的接待站的志愿者们热情迎接新同学,“欢迎您”、“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新生一下车,志愿者们便围拢上去亲切问候,热情地接过学生及家长手中的物品,引领新生办理相关入学报到手续。新生开学,行李多,学生一个人拿不住,各种事情都不熟悉,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积极热情的为新生们搬运行李,为他们解答各种疑问。志愿者们面对接踵而至的学生与家长,带着微笑与他们交流着。在当志愿者们伸出手接过学生与家长手中沉重的行李时,学生与家长脸上充满感激与欢乐的笑容。

9、快乐奉献 学习成长
欧阳静静,我院艺术学院2015级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她积极参与活动,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区老人们测量血压,热心协助其他同学做好力所能及的家电登记、维修等事情,以甜美的笑容和热心的服务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她就被平职志愿者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所吸引,成为了一名在奉献中寻找快乐的志愿者。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她积极参加活动,“茶水供应点”会出现她为师生服务的身影;“校园缝补站”会看到她在热心为师生缝补熨烫衣物;在学院的招新迎新活动中,为考生和新生展现了平职人的细心和热情;在 “风兰敬老院”、“怡康老年公寓”,她为老人们剪指甲、表演节目,陪老人们聊天,尽己所能为老人们服务。她在奉献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也在奉献中领悟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付出了辛苦的同时,她更多的是得到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和奉献的快乐。

10、校园环保 你我手中
9月20日,由学院“绿丝带”志愿服务队组织,在校园里一批“小红帽”们拿着抹布、铲子、笤帚等卫生工具,对校园中的报栏、操场、教学楼等处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方位的清洁扫除。有的报栏上顽固的污渍、草丛深处的垃圾在这些志愿者的辛苦努力下,不见了踪影。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路过的同学也都自觉地把地上的垃圾捡拾起来,保护着我们校园大家庭的清洁卫生。这些志愿者,基本上是由我院新入学的2016级新生组成,他们以“环保我先行,文明促新风”为主题,开展了校园环保活动。作为此次活动负责人之一,新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大一新生宋淑雅同学说,看着清洁完的校园,感到我们头上的小红帽也变得更加鲜红。在我们手中,校园变得更加清洁美丽,在我们从大一就树立爱校为校观念的同时,也会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我们学校越来越干净,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爱心环保。
第三季度“善行义举榜”(个人品德)

宋建成
宋建成,我院电力工程学院2015级机电一体化专业15班学生。该同学入校以来,就不断告诫自己,要充分利用好三年的大学生活,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用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我,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课余时间,他踊跃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热心为师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刚进入平职校园,宋建成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从一名干事,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入校以来,他多次组织开展校内外大型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00余小时,2015年获得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在校园内组织过以“以水见情,爱心永恒”为主题的茶水供应活动,为师生送去暖暖的热水;举办以“一丝细线,情暖你我”为主题的校园缝补站活动,为师生缝补衣物;两年来,坚持每两周去市残联开展以“投身支教,关爱幼小”为主题的爱心活动;坚持每两周到卫东区怡康敬老院老院开展以“情系孤寡,温暖夕阳”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在点滴的公益活动中,他用行动抒发着一个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杨佳培
暑假期间,我院国学班培训班开班,为增强学习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进行课程的全程录像及视频后期的编辑处理,杨佳培同志所在部门负责了这项任务,在整个国学班授课期间,他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积极参与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工作,有效保障了这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杨佳培同志除了完成部门分配的自己部分的视频录制工作外,在部门其他同事录制的时间也热心赶到录制现场帮忙,提高了录制的速度和质量,每录制完成一天的课程后,为了第二天的编辑能够同步进行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赶回办公室进行视频转换,一转就是几个小时,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到了周末,大家都休息,他还要抽出时间进行视频的编辑处理工作,为了能够留下更好的视频效果,一节课的视频编辑处理工作往往要耗费一个上午才能完成。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一个假期过去了,国学培训班的视频录制和编辑工作顺利完成,虽然没有完整的假期休息时间,但他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了高质量的结果,他的努力也激励着周围的同事,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