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我们的职责
(本报记者 王文静)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举国受难,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毕业生纷纷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行动践行当初许下的“救死扶伤”誓言。
2月15日,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去年从职业学院毕业后,毛小霞进入武山县中医医院工作,不到半年,疫情爆发。
没有丝毫犹豫,也没跟家人商量,20岁出头的毛小霞申请去抗疫一线。那一刻,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果决,因为“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的信念早已内化于心。
1月26日,加入武山县中医医院防控小组当天,毛小霞就到发热门诊进行预检分诊。
平时话不多的毛小霞,在接待病人时却问得特别详细。这些天,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她给每位病人测量体温,耐心询问,详细登记,将病人指引到各诊室,并及时上报病人信息。
不在分诊点值班,毛小霞就到病房正常上班。由于一直在儿科,毛小霞习惯了高强度工作。工作后,即使在疫情发生前,离家不远的她也很少回家。这些日子,她更是一直泡在医院。
不过,像最近这样全副武装地工作,毛小霞还是第一次。每天8小时值班期间,她不敢喝水,不能进食,也不去厕所。
每天交接完工作,体能几乎耗尽的毛小霞,用仅存的力气卸掉外面那层“盔甲”。毛小霞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些同学想上一线,但没机会。还有些同学刚从一线下来,正在隔离区焦急地等着下次上一线。
2月10日,郑州新密市
这天,刚从抗疫一线下来、去年毕业于职业学院的杨光(化名),按照新密某医院要求在附近酒店隔离。
有很多人认为,从一线下来,杨光应该很放松。可事实上,一直关心着抗疫一线的她因为帮不上忙,度日如年。
杨光所在医院是当地第一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工作量一直很大。尽管后来当地新增3家定点医院,这家医院发热门诊每天至少还要接待30个病人。
每天10多个小时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坚硬的护目镜和密不透风的口罩,让经常上手术台的杨光有些吃不消。不过,在当前特殊时期,和患者的沟通相比,这些身体上的不舒服不算啥。
2月6日3点,一位在这家医院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老人,因为发烧被家属紧急送到医院。当时,杨光和几个同事值夜班。
老人家属希望能赶紧住院,但眼下正是特殊时期,病人住院要走程序排查,杨光和同事虽然很理解他们,但不可能立即放人进医院。矛盾一触即发。
好在杨光和几个同事相处多日,合作默契。他们自发分工,有人安抚病人和家属,有人协助夜班医生看诊,有人联系放射科、检验科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杨光又陪病人和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最终,病人家属表示理解,对医护人员也非常感激。
2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
同样是去年毕业于职业学院的刁蕴颖,此刻正趴在家里的窗边,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封闭小区。
疫情发生后,在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病房工作的刁蕴颖,每天在负责患儿的护理、输液、雾化、吸痰等工作之余,积极向患儿及家属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一有空,她就打听医院有无组织援鄂医疗队的消息,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可刁蕴颖所在医院一直没组织队伍援鄂。她之前实习的泰州市中医院,已经派出两批援鄂医疗预备队。她熟悉的泰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赵月香就是首批赴鄂队员之一。
刁蕴颖实习时,听赵月香听,她2003年工作时恰逢非典肆虐,虽写下请愿书,但因经验不足未能加入抗击非典队伍。
2月9日看到赵月香出征前发的朋友圈,刁蕴颖给赵月香点了赞,希望将来自己也能为国而战。
作为职业学院毕业生,毛小霞、杨光、刁蕴颖等人,虽然身处不同地域,离抗疫一线或远或近,但他们始终没忘记当初的誓言、如今的责任。
【原载《中国平煤神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