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应驻马店吴桂桥煤矿生产矿长谷勇的邀请,教科研处组织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到吴桂桥煤矿进行了现场调研,针对该矿的突水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
该矿地测部李部长详细介绍了矿井的突水情况,吴桂桥煤矿主要有两大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和上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上距主采煤层二2煤层50~60m,是二2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含白云质。该层可溶性强,岩溶裂隙发育。本含水层含水较丰富但不均匀,而且该含水层与下部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含水层为一个含水系统,若遇断层、裂隙,使得多层相互贯通,水量将数十倍增加,是造成矿井灾难性水患的主要因素。上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包括L1一L6石灰岩,其中的L6石灰岩距二2煤层12 m左右,含水层厚度0~18 m,一般10m左右,是二2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该矿在生产掘进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突水事故,主要原因是地质资料不详,不能准确预测水源的确切位置。在防治水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来治理突水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找到一套经济、可靠、有效的防治水方案。最后,地测部陈科长给我们提供了该矿较为详细的地质资料、开采技术资料以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该矿的突水特征,提出水防治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谷矿长作了总结发言,希望我们回学校后好好研究该矿的突水资料,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矿井水防治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