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学院首页 | 部门简介 | 科研管理 | 通知公告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科技动态 | 科技政策 | 学术委员会 | 文档下载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闭

关于申报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200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通知

2005-03-12  点击:[]

关于申报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25日,请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有关事宜请和教科研处联系。

附:教社政〔2005〕60号文件;教社政〔2005〕61号文件

教科研处

2005年3月10日

教社政〔2005〕60号

关于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现将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文件精神,鼓励、支持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支持跨学科、跨学校的联合攻关。

二、项目类别与申报资格

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

1、重点项目限高等学校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研人员申报。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限高等学校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学位)的教研人员申报。青年项目的申请者及课题组成员年龄应在40岁以下(1965年1月1日后出生)。非省财政直供经费高等学校申请人需提供本校同意资助经费证明;

2、专项任务项目的申报者须提交有关单位委托研究并获得上述单位3000元以上研究经费资助(不包括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经费)的证明材料,预期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或单位所采用;

3、各类项目的申请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有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有相应合理的学术梯队,并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申报,提倡并鼓励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

4、承担省级以上(含省级)课题或承担省教育厅计划内科研课题的主持人,课题没有结项或完成情况不好者,不得申报新项目;

5、已获得国家社科规划、教育部社科规划、省社科规划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6、每个申请者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研究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项目;

7、离退休教师、学校非在编人员、在校学生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组,但不得作为主持人申报;

8、课题组成员不少于3人。

三、课题指南与学科范围

课题指南请参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度课题指南》和教育部组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校“十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鼓励自选研究课题。

学科范围:⑴管理学;⑵马克思主义;⑶哲学;⑷逻辑学;⑸宗教学;⑹语言学;⑺中国文学;⑻外国文学;⑼艺术学;⑽历史学;⑾考古学;⑿经济学;⒀政治学;⒁法学;⒂社会学;⒃民族学;⒄新闻学与传播学;⒅图书、情报与文献学;⒆教育学;⒇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体育学。

四、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

1、各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业务主管部门要对申请者的资格和申报的课题进行初审,并签署审查意见和担保意见,推荐符合条件的课题申报。

2、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申报项目总数不得超过60项,文科类、师范类本科院校不得超过40项,其它本科院校不得超过30项,专科学校不得超过20项。

3、项目评审书(附件一)由各高校业务主管部门集中报送,不受理个人申报。评审书请打印一式2份。各高校报送项目评审书时要同时报送项目一览表(附件二)。附件一、附件二可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下载,网址:http://zlzc.hadoe.edu.cn/

4、申报材料时间:2005年4月27-28日。

5、报送地点:豫财宾馆(郑州市红专路与政七街交叉口)。咨询电话:0371-5900732,联系人:王继东。

附件: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

2.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

二00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教育 社会科学 项目 申报 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5年2月23日印发

附件下载

教社政〔2005〕61号

关于评选200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成果奖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现将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资格

1、全省高等学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均可申报。参评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河南省的高等学校,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且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申报者必须是署名第一作者,其他参加人员不得独立申报。

2、申报学科限于下列一级学科:⑴管理学;⑵马克思主义;⑶哲学;⑷逻辑学;⑸宗教学;⑹语言学;⑺中国文学;⑻外国文学;⑼艺术学;⑽历史学;⑾考古学;⑿经济学;⒀政治学;⒁法学;⒂社会学;⒃民族学;⒄新闻学与传播学;⒅图书、情报与文献学;⒆教育学;⒇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体育学。

3、申报成果限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正式出版的著作和被党政机关采用的调研报告。

4、有下列情况者,不具有申报资格:(1)已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者;(2)申报材料手续不符合申报规定者;(3)著作权存在争议者。

5、已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应重复申报。

二、奖励

奖励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等,名额分别按申报项目总数的10%、20%、30%确定。获奖成果由河南省教育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三、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由申报学校审核后集中统一报送。应包括以下材料:

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申请书》(附件一)一式2份。

2、申报单位申报项目汇总一览表(附件二、excel表格)一式2份及软盘1份。

3、著作类成果、论文类成果报送原件1份(评审结束后退回),调研报告类成果报送调研报告和被党政机关采用情况证明材料各1份。附件一、附件二可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下载,网址:http://zlzc.hadoe.edu.cn/

4、申报者须将成果申报材料装入档案袋内,并标明:成果名称、所属学科、申报人姓名、申报单位。著作类成果、论文类成果还应在原件封面上标注申报者姓名和单位。

四、申报时间和地点

申报时间:2005年4月27-28日。

报送地点:豫财宾馆(郑州市政七街与红专路交叉口,电话:0371-5728334)

省教育厅社政处电话:0371-5900732,联系人:王继东。

附件: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申请书

2.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申报一览表

二00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附件下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