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我校万余名师生通过“在线直播观看+课后回看视频”方式共同学习由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4位教授主讲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师生深受鼓舞和启发,反响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延萍:疫情防控是读生命教育、品无字之书现实版教材,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或亦是桃花源,同呼吸共命运不正是大写青春最好的诠释,生命的绽放之所以有意义不是因为有多美、有多具有观赏性,而是在于极致绽放的信念生生不息,或经久不衰。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这场疫情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明白人民立场最好的解释是人民安全,把人民健康与安全放置在首位,并坚定学生跟党走的信念。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门兆杰:作为机电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通过这一课思考许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身体和精神免疫力的双重考验,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担当和责任,考验着中华民族的信念和意志。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党和政府则是坚强后盾,体现的是使命和奉献。当全社会面对人间大灾时,知行合一地展现出人间大爱与温情。我们既看到了疬疫肆虐的恐惧,也认识到上下一心的力量。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处处都是“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谭胡心:此堂思政大课四位教授分别从思政核心课程的角度出发,深刻解读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疫之战,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这次思政大课的安排很及时。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把疫情变教材,将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会大学生读有字之书,更要教会大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无字之书,正确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护理学院学生尚龙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祖国大地,中华儿女都参与到这场抗疫之战中,履行着同样的使命,风雨同舟,抵御疫情,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卫家园安全,守护家人健康。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待到春暖花开时,共享春光灿烂。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文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美逆行者”勇于担当,无私无畏坚守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大爱精神打动人心,让我更加坚定了个人的人生目标。身为一名大学生,肩负重任,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航空学院学生李晓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警察同志们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普通群众发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发救助邻居,自觉隔离;青年学子假期返乡后,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志愿者队伍中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任劳任怨,表现突出...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次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父辈旗帜,肩抗责任,扛起重担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的有志青年。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这堂“思政大课”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勇担使命,不负韶华!
(供稿/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护理学院 航空学院 撰稿/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