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何楠: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知识能力价值同步提升

发布时间:2020-06-25  点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逐步探索构建出了我校思政育人新方法、新体系,为更好营造“铸魂育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何楠: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知识能力价值同步提升

何楠,女,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讲授经济法、物流管理基础、管理学等经管学院各专业课程。3次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科研方面,主持、主要参研课题10余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4项,院级1项。主编、参编教材3部。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级3篇,被评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并多次获得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煤神马集团优秀共青团员、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职工等荣誉称号。善于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评价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何楠在讲授课程中融入了课程思政教育。在法学课程的讲授中,没有孤立地就法讲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掌握法律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法律思维,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起牢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理论知识以及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爱国、守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并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讲授话语与疫情防控话语的融合

在《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何楠老师结合党的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论述,在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中专门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大政方针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实质。在课程中开展了案例分析、疑案抗辩及模拟法庭、辩论赛活动等活动,使学生摆脱了原先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法典、法条,能够分析案件实际情况,结合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灵活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经济法律制度授课中,尤其在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结合中央的有关经济决策学习具体法律制度,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将宏观调控法律与疫情防控形势下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起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有目共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协同发力,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接连出招,对此,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积极精准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措施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巨大作用。

将市场规制法律与疫情防控形势下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政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法学、从法学的角度认识经济学。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市场经济现象,而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的财政预算制度、金融制度、价格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等所涉及的内容与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之间是规制手段和规制对象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上述内容与企业的财务制度、公司治理制度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从法律责任的角度认识经济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规范和调整的必要性。

课后延伸阅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特需求与相互交流

除课堂教学之外,将课程思政也延伸到课后阅读,成为课堂教学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课后阅读和交流的环节,做一个正向的积极引导。一是在学生课前课后的阅读资料选择方面,向学生推荐了张维为教授《这就是中国》中关于疫情期间全球政经形势的6期节目。数量较多的选学内容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满足自己的独特需求;部分选学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过程中需要摘抄或写心得笔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以对西方的宪政及其发展进行解读,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密切联系的,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与文化构建的基础,这是法学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所应有的共同关注。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可能发展的职业生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对面临的社会责任、社会道德和职业伦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相互交流。搭建课程思政网络平台,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交流的内容可以包对自学内容认识方面的交流和让学生们结合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交流,把对法学的认识从书本走向现实,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梦的实现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何楠老师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摸索出了将思政之“盐”溶入法治教育中的路子,《经济法》课程成为了一道深受学生喜爱的“大餐”。

(供稿/思政教改办公室 图片 撰稿/何楠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

上一条: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华会计网校杯比赛
下一条:经管学院顺利完成2020届学生毕业论文在线答辩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