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建校65周年暨建院20周年座谈会

作者: 时间:2021-07-30

栉风沐雨65载,薪火相传铸辉煌。7月29日上午,学校在二楼东会议室举行建校65周年暨建院20周年座谈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张金常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委书记毕晓阳、校长李树伟出席会议并致辞。平顶山市老领导郑曙林、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老领导杨建国、杨玉生、仵自连,学校老领导、功勋人物应邀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毕晓阳主持。

座谈会现场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张金常讲话

学校党委书记毕晓阳讲话

学校校长李树伟讲话

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毕晓阳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及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在全党同志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举行建校65周年暨建院20周年座谈会,追忆学校办学历史,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汇聚学校发展合力,对推动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奋力实现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校长李树伟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成效及在职业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学校六十五年的办学历程,是一部风雨兼程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偕行的奋斗史,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发展史,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集聚了强劲的办学实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近年来,学校立足新起点,坚定职教发展道路,立德树人做示范,坚定类型教育特色,产教融合做示范,坚定一流高职目标,引领行业做示范,坚定转型提质升级,质量发展做示范,坚定开放办学思想,改革创新做示范,在特色办学道路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他强调,学校决不会忘记在学校发展的每个阶段,集团历任领导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对学校发展、建设曾经做出的重大贡献。

郑曙林、杨建国、杨玉生、仵自连等老领导依次发言,追忆了学校的办学历史,肯定了学校自建校以来所取得的瞩目成绩。老领导们纷纷表示,自1956年煤炭工业部创办平顶山煤矿学校以来,到2001年组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学校紧贴行业需求,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培养能源事业和煤炭工业栋梁之才的摇篮,为能源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学校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平职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令人倍感自豪。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忘办学初心,服务国家战略,坚守立足行业特色,勇于改革创新,抢抓新机遇,谱写发展新篇章。

学校功勋人物刘富生、王永祥、杨丽娜等老同志相继发言,深情回顾了学校在建校、升格、评估、示范建设等重要阶段,全校上下团结一致的难忘岁月,对学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喜悦。老同志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余热,祝愿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张金常讲话。他指出,学校自建校以来,围绕地方产业办学,与煤炭行业发展共生共荣,坚守行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先后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人才20余万人,特别是一批优秀学子成为集团各领域、各战线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65年来,学校为国家煤炭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要求,目前集团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发挥煤矿智能化培训基地、尼龙科技学院等专业优势,在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为集团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为集团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他表示,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发展,通过校企共同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高规格、特色突出的职业类本科院校。

最后,毕晓阳做总结讲话。他表示,学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将始终坚持企业办学性质不改,始终在坚持服务产业担当不变,始终坚持特色办学道路不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动力不减,始终坚持产教融合主线不偏,围绕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力争把学校建成产教融合的引领地、人才培养的特色地、工匠名师的集聚地、优质资源的输出地、社会服务的支撑地,着力打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典范。

座谈会前,学校领导陪同与会来宾参观了学校河南省煤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智能化教学矿井生产性实训基地、VR仿真实训室、地面调度中心、空客A330客舱模拟实训仓。

学校领导李新玉、李清锋、张立方、张立新出席了座谈会,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豫ICP备05002429号 豫公网安备 41041102000061号 

学院电话:0375-2066473 传真:0375-2066471 校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黄河路 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