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4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时,针对教育的本质与追求,发表一段讲话,深情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缔造的教育奇迹、河南大学艰辛的办学历程,学生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一夜长大”的故事,阐释了他理解中“河南教育的精神”。意义深刻,感人至深,引起我校师生广泛热议,强烈共鸣。
马克思主义学院黄飞老师说:“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重大,面对疫情的变化、灾难的发生,把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去做到最好、做到最佳。应该结合本次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动人事迹,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意义深远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崔伟玲老师感言:“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要以网络思政课培植战疫的‘精神疫苗’,深入挖掘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弘扬正能量,传播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文化教育部胡绍玲老师说:“教育的目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诗词歌赋,不是简简单单函数运用。而是树立勇于担当,永于开拓的勇气,更是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誓不低头,敢于破局的豪情。教育工作者要把英雄精神,时代自豪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困难不可怕,疫情不可怕,灾难不可怕。只要我们还拥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文化教育部李寒光老师说:“听厅长真挚的讲述,发自肺腑的深感河南教育一定会更强。听厅长讲到西南联大的动人故事,回首看无问西东的感动,让我更加明白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坚定信念,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在育人路上坚守初心,牢记使命!”
机电工程学院刘洋洋老师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疫情,化疫情为教材,用真实的感人故事传递民族精神,用详实的数据讲述中国力量,在战胜疫情中坚定青年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反思疫情带给我们的关于生命、关于科学、关于自然、关于人本身等方面的思考,构建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脚踩疫情的不幸,切切实实把教育做得更好,把青年人培养得更优秀,把国家发展的人才根基铸得更牢。”
机电工程学院门兆杰老师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更要勇于担当,更要用心去研读‘灾难’这本特殊的教材,给学生传递教材中的正能量,厚植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做对社会有益的人,让这场灾难变成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也纷纷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学习转发这段讲话视频,积极发表感言。
18级护理8班的曾桂仙在班级群留言:“作为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对身边的人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同时,我要以那些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榜样,认真学习,夯实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报效祖国!”
17级工业机器人专业赵永恒说:“听完厅长讲话,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支支粉笔成湮没,三尺讲台当成家。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学生,应听从教育厅及学校安排,共同预防疫情,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18级会计1班姬伊甜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加要好好提升自己,在疫情面前,我们要用刚毅的精神去面对这场战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去面对这场战争,我们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厅长的一段话讲到了教育的本质与追求,指出了教育工作者在这场战“疫”中的责任,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号召学生们要学会在不幸中成长,在挫折中得到磨砺,承载革命精神,抒写青年一代风采!我们始终坚信:没有哪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将夺取抗击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