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专家组莅临我院复查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资料图片:我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汇报会
“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这一国家级荣誉,不但反映了我们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有的自我境界、崇高使命和精神品位。这些年通过文明创建工作,也直接促进了我们办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院党委书记蔡志刚4月28日在接受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从市文明办获悉,我院在2014年经复查,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也是我院第三次获此殊荣。2009年,在巩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基础上,学院创建成为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2011年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文明创建重在持续、重在深化、重在提升。多年来,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推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实施“心态归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持续营造文明创建浓厚氛围,并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标兵”作为新起点、新目标,全面落实《平职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十二五规划》,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工作机制,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彰显文明建设魅力,各项工作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并以此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总建设投资2400余万。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集“教学、培训、科普、文化、智能信息化”等功能五位一体的矿山机电实训中心综合楼,并引进企业价值近两亿元的技术设备。投资2300余万元,建设了“物联网”和平顶山市首个“智慧校园”项目。获得中央和省财政共计近2000万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等项目建设、基地建设、特色院校建设等,促进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四个服务”,“开放式办学、大项目带动”办学特色愈加明显,服务能力愈见增强。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师生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及个人奖项229项。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员工型、学习型、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明晰。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行业主体专业毕业生100%就业,为地方输送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一线骨干和中坚力量。主要由我院毕业生组成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辐射作用充分发挥。牵头成立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对口支援毕节职院等4所院校进行专业、师资建设。与企业联合完成35项技术开发项目。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年均为企业培训员工达1万人次以上。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有百余所院校来院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几十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分别对学院改革发展和办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报道。
职工幸福指数提升。坚持每年为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提供相关医疗、财产保险;为教职工举办集体生日餐;提供免费午餐;组织职工荣誉疗休养;实施教职工健身奖励制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教职工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文明创建工作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既是对整体工作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检验,也是整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我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学院将在全面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体战略工作中,结合大学教育实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集团文明委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