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3日,在集团举办的后勤服务改革培训班上,我院后勤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三化”改革成果,作为培训的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和推广。作为基层单位代表,参加此次培训的我院领导、后勤服务总公司党总支书记张立新,在13日举行的培训交流大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集团后勤服务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市场开放、资格准入、风险共担、行业示范”的原则,“自我加压、自寻出路,借力发展、借石攻玉,严格筛选,严格监管。”积极推进后勤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和做法,得到集团后勤战线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与会的近60余家集团兄弟基层单位中引发积极反响和好评。
近年来,我院全面深化与企业的融合,提出“向企业学习”管理创新理念,允许社会企业、学校、及后勤实体单独或多方合作投资建设,积极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着力提升服务育人水平和保障能力,在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为学院全面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经验,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长期以来,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福利型的后勤保障体系。但是,作为企业主办的高校,不能享受政府生均经费等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受煤炭产业的持续下行,集团也面临着很大的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十分紧张,不可能对学院有很大投入。对学院来讲,这几年高职层次办学也面临着生源、管理、改革的转型,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不可能对集团经营随着高校生存竞争环境的变化,学院持续发展面临管理、生源、质量、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增大,由数量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提升的任务艰巨。学院福利型的自办后勤服务模式不经济、效率低、人员负担重等弊端日渐凸现,并严重阻碍了高校与后勤本身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2011年提出了必需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决策,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从师生关注度最高的学生餐、职工餐入手,进行后勤资源的社会化改革。学院院长任文杰说:“我们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上,用市场换投资,以市场引进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提高服务育人能力水平,以大后勤思维和架构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早改早主动,早改早见效,早改早受益,及早着手,不断探索,分步推进。
2012年开始,学院先后与专业化公司合作,引进资金近1600多万元,改善后勤服务设施、设备,完善服务育人保障体系。其中,2012年引进东莞市友帮管理服务公司80万元,对学生澡堂进行了系统改造,提升了服务水准,彻底解决了学生洗浴问题;2013年,引进珠海鑫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700多万元,对学生食堂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在全省高校领先的标准化食堂;2015年,又与四川校保后勤服务公司签订协议,引入819万元资金对燃气、锅炉、供热、供暖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一期110万元投资已到位,分别安装了空气能热水设备和北校区澡堂洗浴设备,并对学院北校区学生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2011年,学院还对位于建设街小区的职工家属院的物业管理尝试进行改革,在学院物业公司的指导下,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自主对家属院的卫生、水电、安全等进行管理,改变了原先的无序局面,节约了业主费用,整治了院区环境,居住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
|